六省(区)一地检察机关齐聚银川 共探公益诉讼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本报讯(记者惠晓锋 □海东) 近日,“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检察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生态环境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行,旨在凝聚高校、专家学者智慧和力量,加强检校合作,提升公益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专业化水平,以检察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去年9月,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机关会签《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生态环境检察对接协作机制》。时隔一年,六省(区)一地检察机关再聚银川,交流各地区落实协作机制的情况,探讨检察公益诉讼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新途径,凝聚思想新共识。

  一年多来,六省(区)一地检察机关秉持“共同大保护”,“下好一盘棋”理念,积极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检察对接协作机制。尤其在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荒漠化治理、水资源保护等生态环境领域,各地检察机关高质效用好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以来,宁夏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502件,10件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1件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被全国推广。

  公益诉讼制度事关公共利益和民生福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研讨会期间,来自六省(区)一地检察机关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围绕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进行研讨,各代表纷纷表示,各地检察机关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联动合作、联合协商、联谊交流,共同推进检察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