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个法治“良方”,筑牢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基石
近年来,山东省高密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用好预防发现“治未病”、对症施策“治初病”、巩固提升“防再病”三个法治“良方”,把法治化思维、理念、方式贯穿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过程,形成“善调善成 和美凤城”调处品牌。今年以来,共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万余起,矛盾纠纷发案量同比下降23.5%,进入诉讼程序案件下降16.7%,所涉纠纷当事人无一申诉,无一信访。
抓前端、“治未病”,织密预防矛盾纠纷法治“防护网”
高密市坚持党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领导地位,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镇、村、网格“三级联控”抓部署,明确910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村(社区)预防调解队伍,吸收“两代表一委员”、政法干警、“法律明白人”等群体担任调解员,实行“定格、定员、定责、定岗”管理,确保风险隐患排查、纠纷化解、信访问题解决层层有人管、有人抓。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及时主动做好防范风险隐患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治风险隐患755个。发挥网格员监督作用,开展基层巡查发现、信息采集等基础性工作,做好隐患排查和甄别研判,推动问题就地解决,防止矛盾升级。推动政法干警、律师等力量下沉,提升网格治理法治化水平。
高密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三级书记”抓信访活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推动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及时就地化解。创新开展镇级“书记访谈日”活动,通过开门纳谏、民意征集、公开接访、带案下访、研究调度重点信访案件等方式,变“被动访”为“主动访”,让群众诉求在家门口得到回应,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探索实施村级议事协商新机制,通过搭建说事议事平台,吸纳民意、汇聚民智。
聚合力、“治初病”,打好化解矛盾纠纷法治“主动仗”
高密市抓实市、镇、村(社区)三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进驻,创新“集、分、调、评、跟、研、考”运行机制,设置导引分流、矛盾调解、公共服务等10个板块,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聚焦数字赋能,构建以山东“解纷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网格化综治信息平台为支撑的多条线上诉求渠道,将矛调中心受理的矛盾纠纷全部纳入平台流转办理、跟踪督办。今年以来,线上平台共分流矛盾纠纷2.01万余起,在线调解办结率达99.71%,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高密市法学会从政法干警、律师、退休干部中选聘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组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推行“一案一专班”“一案一首席”工作机制,针对疑难问题精准“把脉问诊”,讲解相关政策,普及法律知识,促使矛盾及时有效化解。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第三方参与矛盾化解机制,构建听证、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不断增强司法公开透明,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
高密市持续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创新,更好解决交通领域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建立了“八位一体”“一站式”交通事故调处机制,整合人民调解、保险理赔、刑事审判等功能,实现对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站式”调处,从源头上化解了“马路纠纷”传统处理方式费时耗力、群众意见大的问题,累计调处交通事故纠纷2万余起,成功率达100%。
强法治、“防再病”,夯实基层服务法治“压舱石”
高密市延伸基层调解组织触角,扎实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三官”(法官、检察官、警官)小组联镇村、“百名律师结百村”活动,按照懂法律、懂政策、会调解的标准,聘任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作为特邀调解员,成立“哥俩好调解”“周波调解室”等20余家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创新“周三研判日”活动,对疑难复杂问题联合会商研判,提高矛盾化解率。结合调解员培训工作,通过专题业务讲座等全方位提升调解员法律素养与业务能力,逐渐形成高水平人民调解队伍,不断筑牢“第一道防线”。
开展村(社区)治理契约化行动,从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等入手,修村规、订民约、树新风,实施积分管理、星级评定等鼓励激励机制,形成具有动态化、自适性等特点的社区微自治系统。深化民主法治示范创建,开展“无讼村(社区)”创建活动,通过民情恳谈会、工作听证会等形式,鼓励村民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建言献策,让村民在基层治理中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
突出资源与地域特色,挖掘传统文化中“无讼”“和为贵”等法治元素,建立“晏婴文化园”“清爱园”等具有高密特色的法治文化基地。加强法治文化宣传,在全市设置法治主题文化公园28处、普法小广场360多个、法治文化角130多处,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高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