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伪流水线带货“下线”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在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直播间打着“工厂直发”“工厂实景直播”等口号进行带货,其使用的套路如出一辙——端坐在商品堆中的出镜主播、源源不断传送商品的传送带,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身处工厂的景象。从零食到日用品再到儿童玩具,这些“工厂直播间”涉猎广泛,不少商品销量惊人。然而,其中不少直播间实际上是被精心搭建而成。(11月11日《法治日报》)
机器运转,工人忙碌,产品成堆……从表面上看,是真实的工厂生产车间被改造成了直播间,但实际上,却很可能是直播间被改造成了虚假的工厂生产车间。
直播间利用伪流水线、虚拟工厂进行“工厂直发式直播带货”已经成了一种营销新套路。很多消费者在电商或主播的直播镜头里看到的热火朝天的工厂生产景象,其实是直播间的商家花钱购买传送带等相关道具精心打造的虚假流水线,或者是通过绿幕抠图、AI合成等高科技视觉特效技术,构造的直播画面环境背景。也就是说,直播间呈现出的“工厂生产实景”只是一种表演。
在消费者的认知里,工厂直发往往意味着销售环节更少、优惠力度更大、价格更低,而不少直播间也把工厂直发模式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作为最大的卖点。一些直播间搭建虚假的工厂生产场景,假装在工厂的生产源头发货,其营销秘籍就是抓住消费者追求工厂直发产品的性价比的心理,骗取消费者的信任。
厂家直销也好,直播间带货也罢,任何营销手段,都必须以合法和诚信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如果直播间只是利用打造的流水线场景进行直观的生产演示、实物样品展示或说明,并通过显著标记、提示等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有关流水线的包装打造情况,也能保证展示的信息与实际信息相符,就在合法合理营销宣传的范畴内。如果直播间刻意隐瞒虚拟生产场景的相关信息,或未向消费者进行显著说明、提示,所展现的生产场景信息、商品信息等与真实情况不符,让消费者误以为虚拟生产场景是真实的生产场景,就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从而构成消费欺诈,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践踏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
对于“工厂直发式虚假宣传”这种营销新套路、欺诈新变种,监管机构应该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治理措施。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对直播间的“工厂直发”类营销活动加强监测和巡查,健全监管治理机制,完善升级监管手段,通过案件查处、通报曝光、失信惩戒等方式,倒逼电商、直播间经营者、主播等主体增强自律意识,守住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规范营销行为。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也应承担主体管理责任,不断完善直播间营销管理规则和标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直播间营销行为的监督,要求直播间针对直播的生产场景、商品信息的真实性或虚拟性作出显著标记、说明,发现虚假“工厂直发”“源头发货”等问题,果断采取惩戒措施,向直播间传递压力,铲除虚假营销的土壤,切实维护用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