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积极打造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宁聚力”品牌
强化专班运作和规范办理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福建省宁德市积极打造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宁聚力”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既可以消气,也可以通气,关键是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300多项重要改革措施,把“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福建省宁德市作为“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发源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率先在福建省成立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专班,研究出台《宁德市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办理暂行规定》,强化工作领导和规范办理,实现信访工作法治化,全链条闭环办理,积极打造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宁聚力”品牌,形成富有宁德地方特色的实践。截至9月底,全市成功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519件,化解率为78.1%。其中,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292件,占比达56.3%。
一、聚焦专班运作,强化协同联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是个系统工程,特别是部分积案涉及侦查、捕诉、审判、执行等多个阶段,仅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工作人员难以有效化解,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强化专班运作,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今年3月25日,宁德市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组长,市直政法等相关部门一把手担任副组长的市级工作专班,并下设办公室,抽调公检法司1名处级干部、4名科级干部集中办公。市直政法单位和县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参照市里规格成立专班,强化对涉法涉诉信访化解工作的综合协调、统筹调度,形成全市涉法涉诉信访化解“上下左右”纵横一体协同联动局面。市工作专班对市直政法单位报送的信访案件进行甄别、研判,重点就涉及多部门的涉法涉诉信访件牵头会商,提出具体化解工作建议,并积极争取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支持,凝聚各方合力,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化解工作提质增效。 如,办理“福宁湾涉执8人信访系列案”时,市工作专班两次深入霞浦县委政法委、县法院调研指导,逐案分析、找准症结,并与市中院分管领导、执行部门会商,研究化解矛盾方案,最终促成该“集体访”息访。积极运用统筹协调、专家会诊、重点督办等工作专班机制,通过“每月一分析、每半月一通报、重要情况随时报”方式,填补真空,加强链接,解决跨部门信访突出问题。
二、聚焦“初信初访”,强化办理质效。《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心贴近人民,认真对待每一位信访群众,严格按照“双向规范”要求办理每一个信访事项,既要推动受理办理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按时处理信访事项,又要引导群众严格按照“路线图”,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严格按照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导引图”,实行归口管理,明确受理范围,一案一台账,明确办理期限,规范答复程序,实行书面答复、见面答复,做到“有信必复”。全市法院系统把涉法涉诉初信初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基层法院实行“员额法官、庭长—分管院领导—院长—中院条线责任庭室”动态包案,规范形成“市盯县、县抓法庭、中院庭室管条线”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有人管、及时办、有回应”。全市公安机关根据信访工作实践经验,制定《宁德市公安机关初信初访事项办理暂行规定》,明确属于本级公安机关管辖的“初信初访件”原则上在收到之日起四周即30日的“黄金期”内化解:第一周所队长见面化解、第二周分管副局长见面化解、第三周局长见面化解、第四周市局调取案卷和信访卷核查督办。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公安机关“初信初访”30天内化解率高达99%。
三、聚焦领导包案,强化示范引领。《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尤其是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全市政法机关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实行常态化领导包案,细化梳理重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实行台账化管理,逐案落实包案领导、具体承办人和完成时限,主动约访案件当事人,倾听信访诉求,及时研究化解对策,加强协同突破,推进化解提质增效。全市法院系统推行“一名处级包案领导、一个化解工作专班、一套化解稳控预案、一次工作协调会、包案领导主动约访一次”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全市检察机关推行“院领导包阅卷、包审查、包督办、包结案、包化解、包稳定”的“六包”工作制度,全市公安机关建立“第一个月县局领导包案处理、第二个月市局领导包案化解、第三个月提交厅属警种主要领导包案化解,第四个月提请厅领导包案化解”的重信重访“四个一月”工作制度,充分发挥领导示范引领、统筹资源力量优势,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如,在办理霞浦县陈某某刑事申诉案中,检察长带案下访,赴霞浦调查核实,会同霞浦县委政法委、三沙镇政府商讨案件化解思路,促进县委政法委组织县法院、检察院、信访局、三沙镇政府召开协调会,推动检察机关及信访局、属地政府联合开展救助帮扶,促成该案成功化解。
四、聚焦案件评查,强化反向审视。《决定》提出,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工作推进落实,同样需要健全监督机制。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建立信访督察专员制度,明确督察专员选派、管理、保障等机制,原则上选派有基层政法单位主管经历、工作经验丰富的处级干部担任督察专员,开展调研指导,日常出差按照差旅费管理规定报销,车辆保障按照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及时调派。加强工作机制运行,增强调研指导的深度、广度和频次,对化解工作进度较慢的地方、部门进行重点调研指导,对调研指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紧盯不放,对措施不当、推诿拖沓的行为进行纠正批评,适时通报包案、结案好和不好的单位及个人,着力推进责任落实、问题整改,确保案件化解及时到位。严格案件评查制度,建立市级执法监督专家库,采取集中评查、提级评查、指定评查、交叉评查等方式,重点对信访事项与干警违纪违法、涉黑涉恶交织、多个信访人反映同一干警或案件、引发社会舆情、越级访、个人极端事件等信访案件进行评查。案件评查层级分为原承办单位、市直政法单位、市委政法委三级评查。坚持“三必须”原则:一是必须面见或联系案件承办人、信访人;二是必须查阅卷宗,核查案件证据及信访工作相关材料;三是必须围绕事实认定、办案程序、法律适用、实体处理、文书制作等方面,对执法办案的过程、结果、依据、效果及信访化解情况进行全方位评查。注重结果运用,根据评查结论,纠正执法错误、补正执法瑕疵。今年4月至9月,共指派10名专职信访督察专员,开展调研指导61次,开展一级评查187件、二级评查24件,以评促改78个问题。
五、聚焦监督问责,强化靶向治理。《决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全市政法机关通过强化调研指导、提醒约谈、优化考核、正向激励等方式,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提质增效。全市两级工作专班与信访联席办会商、与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职能部门加强对接融合,建立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机制,市工作专班走访市直政法单位、下沉基层政法单位调研指导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了解组织部署、排查化解、防范控稳、奖惩机制等情况,并就发现的执法司法突出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政法单位提出具体的改进工作建议,督促其整改,达到“化解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向信访化解工作滞后的县(市、区)和政法单位发送工作提醒函进行提示预警,由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的一把手或分管领导视情分级约谈相关责任人,倒逼执法、司法和信访工作水平的提升,从源头上“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各市直政法单位结合实际完善信访监督追责机制,对信访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和失职失责行为依规依纪依法进行追责问责。加强和改进考核工作,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纳入平安建设考评范围,围绕依法实质解决信访问题,科学设置考核项目和指标,全面反映信访工作法治化进展、成效。市直政法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将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办理、化解等工作纳入干警年终绩效考核范畴,以化解实效为核心,制定部门和个人考核计分细则,全面客观评价干警信访工作实绩。对在信访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机关、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干部选任、职级晋升上给予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