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政法系统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写好“法治护航”新篇章 唱响“向海经济”发展曲
——广西北海市政法系统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作为“向海经济”的首倡地,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作为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向海历史悠久、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近年来,北海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等政法单位,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积极激发“海洋”潜力,着力写好“护航”文章,以多项实际举措为向海图强和向海经济提供坚强司法保障,成效斐然——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发展,已连续6年在广西全区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排名第一,扎实实现“六连冠”。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北海看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系列新进展、新举措和新成果正在“向海经济”的首倡地不断涌现。
主动作为,吹好招商引资“迎宾曲”
“该项目于2022年9月立项,2023年3月征地、动工,2024年5月8日开始下料生产导管架,同年8月就生产了首批导管架。今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0亿元。这就是‘北海速度、北海效益’。而这些都得益于北海政法机关给我们企业创造的良好法治环境!”日前,在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园区采访时,广西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吴尤军向记者介绍。
2022年,广西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总公司——华电广西能源有限公司拟在北海投资310亿元建设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及清洁能源项目。首先入驻的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项目用地共629.86亩,主要建设大型石油和天然气海洋开采平台装备、LNG模块、海上风电升压站、换流站、漂浮式基础、导管架、海洋牧场等海洋工程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基地,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早入驻、早投产,北海市政法机关主动作为,提供了一系列“护企措施”——北海市委政法委主动协调多部门开展护企行动,为企业提供司法保障;北海市法学会选派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答疑解惑;公安部门及时为公司提供办理门牌号、为员工办理暂住证、帮助登记注册等便民服务;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主动到企业施工现场开展法律宣传、防诈骗宣传和“法治体检”等活动。
被北海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而来的,不只广西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选择落地北海,也有同样的考虑:“我们企业选择把北海作为投资地,除了其地理优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北海的营商环境较好。”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易军平说。
北海市拥有丰富的优质石英砂矿产。信义玻璃产业园项目的引进,填补了广西光伏玻璃、超白浮法玻璃和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产品空白,对于北海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等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促进支撑及引领作用。据了解,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是全世界行业内最大的单体工厂,年产值120亿元,项目可解决4000余人就业,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
该项目一期6条生产线已全部投产。在该项目安保部队长罗锋看来,企业能顺利投产、安全生产,离不开北海各级政法单位的支持。此前,项目园区某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被盗,报警后石头埠派出所迅速出警,了解情况后积极开展侦查工作,不到1天就侦破了案件。“为我们企业挽回了数万元的经济损失。”罗锋说。
多元共治,唱好护企安商“协奏曲”
“如果没有北海市中院的帮助,恐怕我们企业还在停产中。”在北海工业园区一生产车间里,北海星石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务总监常亮伴着机器轰鸣声大声说道。说话间隙,一包包碳材料已从输送带转移,准备下线装车运往国外。
北海星石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前沿碳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海外。2020年,该公司因原料进口困难曾一度陷入困境,公司难以维持生产,资金链断裂、员工欠薪。债权人要求企业拍卖已经被查封的生产设备来偿还债务。2022年7月,这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被迫停产。
“当时看不到希望,不知道企业的未来会怎么样。”常亮坦言,直到2023年初,该企业的相关卷宗转到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事情迎来转机——法官经过调研走访和反复考量,认为该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市场潜力。法院经研究决定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并将其列为2024年法院“惠企暖企”重点工作,为企业谋划重生之路。
此后,法院执行团队与企业、债权人和欠薪员工反复沟通,协调公司筹措资金发放员工工资,促使债权人与该公司达成执行和解,分期履行债务,最终成功解除该公司的征信惩罚问题,为企业“松绑”,企业成功复产,并完成了首批出口订单交付。
这是北海市中院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的一个实例。事实上,除了法院,其他政法单位也为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发展付出了诸多努力——
北海市检察机关积极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涉企犯罪,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难题,通过打击、保护、监督、服务、治理等方式,提升涉企案件办案质效,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北海市公安机关探索建立“企业警长”制度,由各基层派出所所长牵头担任“企业警长”,并与企业结对包联;建立警企联络室10个、警企微信群17个,全面畅通警企沟通联系渠道;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研究打击涉企经济犯罪、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新举措7大项40条;推出“智慧公安+警企联动”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切实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北海市司法局积极参与决策起草、招商项目签约文本拟订等工作,对重大项目洽谈、签约等进行全程跟进和把关。截至目前,已为北海市“北部湾”风电零碳产业基地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出具法律审核意见42份。
北海市法学会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优势,积极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会会员到企业开展法治讲座,同时设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课题。
……
近年来,北海市政法各单位主动扛起护企安商、稳企惠商之责,用心用情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行多方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多元共治、全力护航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格局,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北海新篇章正在被谱写。
倾力服务,弹好稳企惠商“进行曲”
“听了专家的授课,我们不但学会如何保护企业免受侵害,还学会了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日,听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黄琪发在“法润营商 护企发展”主题活动上讲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相关知识后,企业员工感慨地说。
这一幕,是北海市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企宣讲”的一个场景,也是北海市政法单位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北海市政法系统坚持把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全市政法机关各级领导“一对一”挂钩联系服务企业机制,主动靠前服务,依法保障企业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北海市委政法委委员、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传殿介绍,今年以来,北海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联动多家政法部门对全市7个园区、112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余件。
北海市检察机关则加强与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联、行政机关、产业协会、民营企业的沟通联系,共同探索完善防控企业法律风险、持续优化法律服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的综合保护机制,凝聚护企合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此外还开展“检察护企”法治宣传活动16次,收集企业代表提出法治诉求19个、意见建议4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企业权益的犯罪,起诉137人,全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效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
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北海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党旗护航+法律护航”服务实体经济专项行动方案》《北海市企业法律服务配送工作方案》,组建北海市企业法律服务配送中心,建立“6+1”法律服务专家团队,提升涉企法律服务水平。
北海市公安局则积极开展安防宣传送教进企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50余场次安防宣传送教进企活动,召开企业财务人员防诈宣教讲座20场,覆盖辖区200家大中型企业60余名财务人员,企业安全顾问协同劝阻低危电诈预警人员30人,以“1+1>2”作战体系切实提高护企质效。
政法机关全力护航,企业健康良性发展,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就有新福兴、南玻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渤海二期、石英石新型环保板材等58个项目开工建设,金风、上海电气、香港建滔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北海。
如今,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北海发生,一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奏鸣曲也从北海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