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监狱:打造“觉醒”教育品牌 构建改造“大格局”

  本报讯(记者张勇 □颜冰 吴正)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监狱聚焦改造罪犯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关押改造暴力型罪犯的实际,准确把握罪犯改造规律特点,坚持整体抓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将教育贯通于入监之初、改造中期和出监之时,积极打造“觉醒”教育品牌,构建改造“大格局”,为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奠定良基。


  上好入监教育“第一课”

  为促进新入监罪犯适应改造环境,南昌监狱以开展法治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通过实施“八步工作法”,探索建立“立足一个基地、回答三个问题、抓好三项训练、拓展三大内容、严格一项考核”的“1+3+3+3+1”入监教育工作体系。

  近日,江西省监狱系统首个“收监中心”投入使用,该中心具备材料审验区、收监等待区、物品收发区等“四区四室”功能,设置审验、体检、问询等收监“八步工作法”流程,这一创新举措为降低收监安全隐患、化解涉法涉诉问题、便于新犯交接和增强入监教育成效探索了新路子。

  通过入监教育,初步培养罪犯的行为养成和遵规守纪意识,为罪犯认罪悔罪、踏实改造奠定了基础。


  用好个别教育“工作室”

  南昌监狱关押改造的主要是暴力型罪犯,其中原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占比达70%以上,这类罪犯改造难度较大。多年来,南昌监狱在教育改造暴力型罪犯的过程中,探索出“个别谈话教育”工作模式,涌现出全国性监狱工作专家万建雷,省级监狱工作专家刘毅、孙杰,先后创建“惠民工作室”“建雷工作室”“胡宇工作室”。其中,万建雷总结出的“思、看、听、谈、访”五字个别教育工作法已成为全省监狱系统的“样板”。

  南昌监狱“个别谈话教育”在教育改造罪犯中成效显著。多年来,南昌监狱罪犯管理警区通过监、校合作,不断提升民警文化素养、法律知识,打造“狱歌树面貌、音画养情操、典籍传文化”“三位一体”式的罪犯教育改造体系,探索“讲法理、说情理,能沟通、会表达”的“个别谈话教育”举措,有效营造了依法管理、秩序井然、改造见效的良好氛围。


  打造集体教育“新平台”

  南昌监狱融合推进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充分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作用,创新打造“觉醒”广播站、四堂重点“精品课”等多种集体教育模式,有效营造了积极改造、阳光改造和自我改造的环境。

  同时,聚焦促进罪犯树牢“五认同、五树立”,开设“学榜样人物”“感时代变化”等专题栏目,通过邀请社会榜样人物进监宣讲和民警授课,不断增强罪犯的认同感;聚焦提高罪犯心理调适能力,打造“‘心’领启航”系列心理团体辅导,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指导,首次在罪犯中开展正念训练,分监区开展大型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不断营造积极健康的改造氛围。

  南昌监狱以培养罪犯一技之长和提高罪犯劳动技能为基础,开展拼布创意设计及制作,持续培育罪犯的审美意识和匠心精神,目前,已举办两届“觉醒杯”服刑人员拼布创意设计及制作比赛,其中以“方正人生”为主题的拼布设计作品荣获第八届“百福杯”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铜奖。


  创建安置帮教“新模式”

  为有效减少重新犯罪,促进刑释人员安置就业,南昌监狱与南昌市人社局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并推出“新起点”就业直通车微信平台。该平台设置就业政策、法治宣传、求职须知等栏目,列出六大类岗位,有效帮助刑释人员就业,重拾人生信心。

  在对接社会做好刑释安置就业的基础上,该监狱持续打造“彩虹桥”帮教品牌,抓实进监帮教这个关键点,为罪犯顺利回归社会增添更多动力。

  同时,该监狱通过开展监狱开放日暨罪犯亲属进监帮教活动,邀请罪犯亲属、社会志愿者进监帮教;与民盟南昌市委会“黄丝带帮教”志愿服务队建立联络机制,邀请专业老师现场指导,举办“携手黄丝带帮教 同心合力促回归”主题亲情帮教活动;与九江、抚州、吉安、宜春等地市司法局、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共建17所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有效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机制,持续助力平安江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