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县:守护农业文化遗产 留住最美乡愁

  本报讯(□张君 通讯员李炜姣) 今年8月的一天,当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王小荣一行人,再次踏入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对石堰梯田整改情况“回头看”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与5个月前全然不同:曾经垃圾遍地的土地,如今已变得干净整洁;曾经坍塌的石堰,又恢复了往日的坚固;曾经坑洼不平的小路,也变得平坦顺畅。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再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5个月前,王小荣等人来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旱作石堰梯田,准备对水毁梯田面积及石堰破损程度进行查看及测量时,闻讯而来的群众围拢过来,急切地倾诉着他们的烦恼。

  “有的人为了多赚钱,去抓野生蝎子,梯田被破坏了,以后我们怎么种地?怎么保证收成?”

  “不知道是谁往地里倒那么多生活垃圾,好好的庄稼都被糟蹋了……”

  “前几年下大雨,石堰也塌了不少,不仅危险,还影响种地。”

  ……

  听着群众的诉说,王小荣感到很焦急。为让梯田重现生机与活力,今年4月,涉县检察院开启了公益诉讼立案程序。

  在随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检察官怀着坚定不移的决心,深入石堰梯田一线,运用多种方式去探寻真相:借助无人机航拍,查看梯田的破坏现状;进行实地现场勘查,全面了解梯田存在的问题;认真细致地调取资料,在过往的记载里努力寻觅线索;耐心地向相关人员询问,不放过了解每一个细节的机会……最终查找出石堰梯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题查明后,涉县检察院争分夺秒开展下一步行动,向县农业农村局,还有梯田所属的三个乡镇政府,分别送达检察建议书,督促他们依法履行各自的监管职责。

  检察建议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相关行政机关的高度重视。他们迅速展开行动,以最快的速度对梯田保护区内的生活垃圾展开了全面清理,投入十多万元高标准修复行洪河道。涉县县政府印发《严禁在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捕抓蝎子的通告》,并将梯田按区域划分给各村,安排专人巡逻,努力杜绝任何破坏行为发生。

  梯田所属的三个乡镇也紧锣密鼓行动,积极筹措资金,修缮了坍塌石堰120余处,长度达到7000多米,同时还修复田间作业道路12.6公里,方便群众田间耕作。

  7月31日,涉县检察院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分“益心为公”志愿者到旱作石堰梯田现场实地查看整改情况,并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听证会上,大家对梯田整改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看到梯田如今的模样,真的让人欣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次整改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更是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代表、委员们对各方齐心协力保护梯田的做法拍手称赞。“益心为公”志愿者们表示,未来会继续关注并支持类似的保护工作。

  下一步,涉县检察院将继续发挥公益诉讼监督职能,和相关行政机关以及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并肩同行,共同保护好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