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等21个部门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

国家层面首个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出台


  本报讯(记者潘巧) 近日,民政部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各地通过摸底排查、完善保障措施、加强关爱服务等措施,为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行动方案》是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专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填补了民生保障领域政策空白。

  流动儿童是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性增大出现的一类儿童群体。他们长期随同外出务工父母异地生活学习,与居住地儿童相比,在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容易遇到障碍,部分儿童面临监护能力不足、心理健康关爱不足、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城市和社区融入困难等问题。《行动方案》首次将流动儿童群体纳入国家关爱保护范围,对于促进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更好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行动方案》首次明确了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的工作目标,明确到2026年流动儿童相关政策制度更加优化健全,关爱服务工作更加精准有效,重点领域惠民措施更加平等均衡,儿童信息台账更加精准,基层基础更加坚实牢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到2035年,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关爱保护体系全面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等优质,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权益得到全面保障。

  《行动方案》首次部署开展流动儿童精准监测摸排工作,明确将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双方或一方离开户籍地,跨县域异地居住或生活6个月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流动儿童监测摸排范围。要求对监测摸排发现存在家庭生活困难、自身残疾、监护缺失、流浪、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流动儿童,以及主动提出救助帮扶需求的跨乡镇(街道)的流动儿童,建立重点关爱服务对象信息台账,定期走访探视,加强关爱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