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布袋木偶“舞出”重生新天地
本报讯(记者魏峰 □刘清华 通讯员朱志阳) 近期,福建漳州监狱借助热播剧编排了木偶戏《庆余年之漳州行》,通过主人翁本为利民之举却引发罪犯的情感共鸣,漳州监狱巧妙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改造之中,不仅让布袋木偶戏在特殊环境中绽放出璀璨光芒,也为罪犯的思想改造注入新的活力。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堪称民间艺术瑰宝。经艺人精湛的操控,木偶能够呈现人物的各种动作与神情,演绎出精彩纷呈的故事。2006年,漳州市木偶剧团的布袋木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漳州监狱与布袋木偶戏结缘有10年之久。2013年,民警陈奇财在漳州古城观看《大名府》时,深受启发。他洞察到布袋木偶戏潜藏的巨大能量,于是与漳州布袋木偶戏非遗传承中心以及“非遗”传承人陈黎晖取得联系,邀请他们进监狱授课,为罪犯呈现布袋木偶戏的奇妙之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始慢慢引导罪犯参与布袋木偶戏的学习和表演,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契机和平台。”民警介绍,同年漳州监狱天祥木偶队正式成立,自此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在高墙内悄然兴起。
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凭借双手来实现,十指的灵动性是演好布袋木偶戏的基本功,唯有熟练掌握十二种指法的技巧并融会贯通,才能够将木偶人物的情感细腻地勾勒出来,进而塑造出更为强烈的人物色彩。
为了练好十二种指法,队员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习指法时需要按压手指,队员们手指破皮、肿胀甚至变形的情况时常发生,十指连心的剧痛却丝毫未能撼动队员们坚持的信念。日复一日的训练终于换来回报,天祥木偶队多次在监狱的各类舞台上表演,《大名府》也成为必演剧目之一。天祥木偶队在原有基础上,对表演形式予以创新,为观众呈现出布袋木偶戏的独特魅力,获得了监狱各级领导以及观众的赞誉。
2023年,监狱加强队员技能培训的同时,推出了检验队员们训练成果的考核机制。“每周组织两到四人进行考核,月综合成绩排名直接与物质奖励挂钩,激发了他们的训练热情。”民警介绍。
民警们也巧妙地借助布袋木偶戏开展教育改造工作。他们编排一些蕴含深远道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引导罪犯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组织罪犯探讨木偶戏所传达的内涵,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正确价值观念的理解与认同。在此期间,罪犯不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改造,逐步迈向正途。
罪犯在学习与演出布袋木偶戏的过程中,也悄然发生变化。“布袋木偶戏让我觅得了内心的安宁,让我在枯燥的服刑生活中有了精神的寄托,我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罪犯劳某精心钻研木偶的表情和动作设计,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表演风格,“布袋木偶戏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据悉,漳州监狱正在为他与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中心积极商谈刑满释放后的就业规划。
漳州布袋木偶戏成为连接罪犯与社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使得那些曾经迷失的灵魂,在艺术的感召之下找回方向,为他们的改造之路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也让漳州布袋木偶戏这一“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