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政法大学用法治社会实践活动温暖民族地区
本报讯(记者马震坤 通讯员王旭东) 暑假期间,甘肃政法大学组织13支“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团队,近百名师生组成专项实践团奔赴民族地区,以院乡结对、学科专业赋能、乡镇法治需求等形式,将“普法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课”紧密结合,开展了一次“石榴花”青春普法课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莘莘学子亲身感受了一次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
在甘肃省夏河县桑科镇,艺术学院实践团队紧密围绕“彩绘乡村、传播法治、助力振兴”的核心主题开展普法活动。实践队员们顶着烈日绘制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法治图画,其中包含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扫黑除恶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原本光秃秃的墙面“穿”上了“七彩新衣”,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宣传画跃然墙上,吸引不少周边群众驻足观看,为法治乡村建设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夏河县甘加镇,涉外法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实践团队通过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结对交流等形式,开展以“民族团结心,和谐民族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当地村民讲解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通过讲述民族地区的法治故事,让村民了解法律知识。走访中,一位年逾古稀的藏族老人感慨地说:“这些年,我们村子里的各族同胞互帮互助,遵纪守法,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在夏河县博拉镇,民商经济法学院实践团队进行了入户走访。实践队员通过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本和民法典宣传册,为青少年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演绎法治情景剧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12355“070”(零欺凌)教育,引导青少年如何避免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问题,实践团队还看望了当地留守儿童,在与孩子们的互动游戏中穿插了法治思想教育。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联合甘南高速交警大队走进沿线村庄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民警及大学生实践队向农牧民群众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日常安全出行知识,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讲解了行人上高速、超速、超载、酒驾、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安全带、安全头盔的正确使用佩戴方法和重要性,并倡导大家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共同做礼让、遵规、守法的交通参与者,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共同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出行氛围。
校团委社会实践团赴夏河县扎油乡开展暑期实践暨法治宣讲活动。实践团一行秉承“贴近民生,服务大众,送法下乡”的思想理念,通过进村入户宣讲、发放法治宣传单、排练“生态环保”主题情景剧、现场模拟“环境公益诉讼”听证会等形式将法治思想的种子播撒在了扎油乡农牧民群众的心中,真正让送法“零距离”、法治“入人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实践团赴拉卜楞镇河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化身网络安全服务志愿者对社区办公电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专业的网络安全知识指导和交流。实践团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夏河监管支局、夏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拉卜楞镇人民政府共同开展网络安全法及反电诈宣传活动。
这堂“‘石榴花’青春普法课堂”,让青年学子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激励着他们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奏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