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法学会牵头推动法治副校长履职制度化规范化

以刚性约束促切实履职


  近期,重庆市渝中区131所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完成了179名法治副校长(含法治副园长)的集中聘任。与以往由政法各单位向该区教委或学校推荐不同,这次聘任的法治副校长是从渝中区法学会组建的人员库中推荐产生。

  这也是重庆首个由法学会牵头,统筹辖区政法资源,会同教育部门合力推动法治副校长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的生动实践。

  渝中区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打破政法机关“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局面,切实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防线,该区法学会牵头,联合区教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等部门,出台《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强化法治副校长的选用、管理和考核,从法治教育领域夯实平安校园建设基础。


  深度调研 切实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防线

  健全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有助于切实有效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为让这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效用,渝中区法学会从2023年11月开始深入走访巴蜀中学、重庆二十九中、中华路小学等辖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了解法治副校长运行机制。

  “我们发现,法治副校长大多由政法单位与学校自行对接、推荐,管理和监督情况都由各部门内部掌握,对法治副校长的履职缺乏全局指导和刚性约束。”渝中区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进一步规范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形成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协同机制,切实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防线?

  对此,渝中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组织重庆市驻区政法单位、区级各政法单位、区教委及部分学校的负责同志、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召开座谈会,听取对法治副校长工作职责、管理体制、保障等方面的建议意见。

  在充分调研和吸纳各方意见后,渝中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联席会决定,由渝中区法学会牵头建好用好法治副校长队伍,联合教育部门、政法单位出台《细则》,对人员聘任、工作职责、工作保障、评价体系等作出制度化、规范化要求。


  职责任务“升级扩容” 不断夯实法治副校长能力根基

  “渝中区法学会高度重视这份《细则》的出台工作,为此组织人员前后历经三个多月的时间,修改了10余稿,最终正式发布。”渝中区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细则》明确了要组建法治副校长人员库,并且规定法治副校长需要符合四个硬性条件:政治素质好,品德优秀,作风正派,责任心强;政法单位在职干警有较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与法治实践经历,从事法治工作三年以上;身心健康,热心教育工作,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由渝中区法学会负责组建法治副校长人员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中国法学会会员可优先参与聘用。

  《细则》出台后,渝中区法治副校长履职工作更多地显现了一些“刚性”。

  首先是法治副校长职责任务的“升级扩容”,明确法治副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法治教育、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参与安全管理、指导依法治理等;对法治副校长到校开展工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规定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每月不少于1天。

  这份《细则》还要求学校主动向法治副校长介绍有关情况,定期收集学生的法律服务需求并及时反馈,配合法治副校长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学校还要将法治副校长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职责向师生公示,按年度对法治副校长工作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法治副校长,区教委、法学会应当予以表扬、奖励,推荐参加重庆市优秀法治副校长评选,并作为年度基层平安创建的重要依据。法治副校长未按《细则》履职的,由选聘单位予以解聘,并通报推荐或委派单位依规处理。

  此外,《细则》指导工作更加具体,明确法治副校长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参与度更高、学习体验更好的案例情景模拟、旁听庭审、模拟法庭、参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法治体验活动,协助开展优秀法治班级、法治模范学生创建活动;畅通未成年人维权渠道,要求法治副校长注重收集学生法治需求和案件线索,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帮助。


  创新法治教育形式 有效丰富法治副校长履职方式

  《细则》于今年4月发布后,很快得到相关政法单位、法学会会员的积极响应。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成渝金融法院、市公安局水警总队,以及渝中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等8个单位均推荐了符合条件的干警参加。

  在今年暑假来临之际,为增强学生在暑假期间遵纪守法和安全意识,渝中区法学会联合区教委发动法治副校长主动履职,以暑假安全为主题,通过中小学校毕业典礼、结业典礼等载体,深入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法治安全教育。

  “暑期安全小课堂”上,法治副校长以案说法,通过互动教学,从青少年暑期居家安全、防意外、防拐骗、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多个领域,开展暑期安全教育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法治常识,增强了自防自救意识,确保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

  “这是水上船舶专用的救生圈,能在水中长时间带人漂浮。”7月11日,由重庆市公安局水警总队、菜园坝街道党工委联合举办的渝中区菜园坝街道江边小课堂——暑期护“未” 预防溺水活动在长滨路黄沙溪篮球场举行,来自市公安局水警总队的法治副校长和民警们通过溺水案例警示、救生装备展示、巡江体验等互动活动,直观生动地向小朋友们宣讲防溺水知识,拧紧“安全阀”。

  截至目前,巴蜀中学、大坪小学、德精小学、渝中职校等131所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通过宣传板报、座谈会、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视频教学+现场课”的形式,专题讲授未成年人保护、防性侵、防溺水、安全用电用火、反诈、禁毒等有关知识,受众学生达7.5万余人,引导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树牢法治理念。

  “责任心永远是做好法治副校长工作的关键。”被聘任为渝中区天地人和街小学法治副校长的渝中区公安分局化龙桥派出所副所长夏炯表示,他们将在渝中区法学会和区教委的指导下,认真履职尽责,用心用情为孩子们上好人生的法治“必修课”,与全社会一道,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