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好、运用好系统观念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好、运用好系统观念,顺应工作任务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党委政府新部署、人民群众新期待,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更好推动法学会事业向前发展。

  坚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三项要求,增强工作的总体性。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始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提高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政治性是法学会的灵魂,是第一位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法学会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团结引领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实到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中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先进性是法学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法学会履行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要牢牢把握服务大局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个重要政治任务,聚焦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法学理论和实践研究。要充分发挥群团职能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广泛参与法治宣传、地方立法、社会治理等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群众性是法学会工作的根本特点。要更加注重广泛性,不断扩大参与面,更多地把法学各学科、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吸纳到相关组织,不断增强法学会组织对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动员力、号召力、影响力。要以法学法律工作者为中心开展工作和活动,让法学法律工作者当主角,真正把法学会建设成为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

  统筹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三项任务,增强工作的全局性。要引导法学法律工作者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发布课题项目、举办研讨交流、编发研究成果等方式,将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工作常态化。积极培养法治人才,发挥智库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学术研讨、立法论证、咨政建言和法治评估等工作。要主动顺应新形势新需求,有的放矢加强法治宣传,充分发挥法学会的职能优势和资源优势,顺应时代潮流和群众需求,组织开展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因时因事因人制宜,不断提升法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和精准性。要深入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明确首席定位、立足高端平台、聚焦重大事项、拿出权威意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首席把脉、专家会诊、各方参与”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

  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引领、合作互通三种方法,增强工作的创新性。要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各地法学会要善于总结、善于汇报、善于谋划,把上级要求、工作思路、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有效向党委汇报,通过党委政府支持来创造条件,再通过工作成绩来获得更大支持,最终达到“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良性循环。要坚持团结引领,以真心实意来凝聚法学法律工作者。通过网络、微信等更多新媒体手段,把更多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与法学法律工作者多交朋友、多打交道,倾听他们的意见,回应他们的呼声,维护他们的权益,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爱护,在工作上帮助支持。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让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和广大会员从心底感到法学会就是自己的“家”,让“家”的温馨和谐激发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创造力、创新力,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法治实践。要坚持合作互通,形成共享资源、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善于借助其他力量,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进一步加强与政法部门、立法部门、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及各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断整合力量和资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推动法学会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