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相济三堂课”抵制校园霸凌
一个意外,刘霸进入一个名为“重启人生放映厅”的神奇时空。在这里,一名法官化身“放映官”,让刘霸获得重新回到过去体验他人人生的机会。
在“放映官”的引导下,刘霸尝试体验曾经与他一起对同学实施霸凌的华哥、昌仔,以及那时的旁观者沫沫的人生。他惊恐地发现,竟没有一人落得好的结局。至于曾饱受他们霸凌的阮阮,已成为高校知名心理学教授,然而阮阮似乎也没表面看上去那么风光……
经过一轮体验,刘霸从对霸凌行为引以为傲,转变为对被霸凌者的愧疚以及对过去的深深懊悔,努力想回到过去纠正那场错误。
然而这终归是一场梦,回到现实,刘霸因故意伤害他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他流下忏悔的泪水,可惜人生再无重来……
在“放映官”的法槌起落间,这场叩问心灵的反对校园霸凌沉浸式情景剧《重启人生放映厅》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报告厅内震撼首演。
近日,为回应社会对校园霸凌事件的关注,聚焦辖区校园暴力和霸凌防治教育需求,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基于“德法相济三堂课机制”,联合怀柔区教委、团区委、司法局,为辖区中小学生特别策划了“上好‘德法’三堂课,守护‘少年的你’”校园霸凌主题普法活动。
沉浸式普法话剧让反霸凌教育可视化、鲜活化
“这里给予犯过错的人一次迷途知返的机会,来到放映厅的人可以选择回到过去任一时刻,现在你可以决定,是否选择重启人生。”怀柔法院“纾·怀”话剧社成员,用生动的演绎拉开了第一堂课——“法治实践课”的帷幕。
这堂以怀柔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田萍作为引导者“放映官”的情景剧《重启人生放映厅》,将镜头对准当下社会聚焦的校园霸凌现象,以平行时空的视角呈现校园霸凌事件的主导者、协助者、旁观者以及被霸凌者的过去和未来。
“校园霸凌事件的全部当事人加起来,也拼凑不出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田萍介绍,情景剧通过“人生重启”奇幻设定,于虚实之间为学生留下思考空间,直观地向青少年传递出校园霸凌没有赢家的深刻含义,号召青少年勇敢向校园霸凌说“不”。
“我知道,霸凌欺凌那么多,抵制恶行不能报以沉默,饱受欺凌难诉说,请你勇敢寻求突破。”改编歌曲《拒绝霸凌在行动》将话剧推向高潮。“反对霸凌一起喊,从我做起不会晚。”结尾Rap《为反霸凌发声》,更是引发在场师生强烈共鸣,大家随着歌词打起节拍、轻声跟唱。
“纾·怀”话剧社是怀柔法院团委积极探索审判执行与法院文化工作深度融合的新举措,以“演绎天平正义、传播法治强音”为理念,通过话剧、小品、情景剧等不同载体,不断增强法院文化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辖区发展的司法“硬力量”。
此次推出的普法话剧是“德法相济三堂课”之法治实践课的一次全新尝试,以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情景剧、改编歌曲以及Rap说唱等创新形式,将反霸凌教育可视化、鲜活化,让青少年在趋近真实的情境中全面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
“德法相济三堂课”为青少年构建多维普法矩阵
“别人故意排挤我也属于霸凌啊?!”“原来过分的霸凌也可能被判罪,并不会因为年龄小就逃避惩罚”,怀柔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王芳主讲的“法治专题课”刚至一半,现场学生们的求知欲纷纷被激发出来,积极参与互动环节讨论和提问。
剖析校园霸凌的定义、特征、成因之余,王芳法官带领同学们共同完成了校园霸凌的类型识别、危害认知的学习,并通过真实的霸凌案例,介绍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承担的后果,以及遇到校园霸凌应当如何面对等相关知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自觉拿起法律之盾,抵制校园霸凌。
“以前没有特别关注过。”“孩子向我求助时,我还说他小题大做。”怀柔法院综合办副主任项曦在针对霸凌事件中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及家庭保护义务作说明时,家长们纷纷陷入反思。校方对学生的保护应当达到何种程度方为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家长应该从哪里入手可为孩子谋得适格保护?项曦的讲解循序渐进,老师与家长也纷纷开始认领自己的法治“责任田”。
校园霸凌从不是一方护航即可无虞,这堂“法治必修课”,以“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校园霸凌的“责任归因”、各方主体的“预防应对”为切入点,通过鲜活的案例、切实的数据,揭开青少年犯罪问题背后的多方缘由,引导学校、家庭与法院一同携手,共同筑牢预防霸凌的篱笆。
法治专题课、法治必修课、法治实践课——三堂课共同构筑“德法相济三堂课”机制,为怀柔全区中小学生带来一场反校园霸凌的法治盛宴。
去年12月,为凝聚工作合力,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由怀柔法院发起,与怀柔区教委、怀柔区司法局、怀柔团区委共同签订了《关于推进“德法相济三堂课”机制合作框架协议》,通过量身定制的案例宣讲式“法治专题课”、囊括基础法律知识的计划讲授式“法治必修课”、注重交互体验的场景沉浸式“法治实践课”,构建怀柔区青少年多维普法矩阵,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质效。
扎根中国传统文化 培养崇尚法治的新时代接班人
“德法相济三堂课”取自苏轼“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法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怀柔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戴焕平表示,“德法相济三堂课”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中小学治理体系,有利于更好服务和保障辖区法治校园建设。
怀柔法院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推进“德法相济三堂课”机制,将“法治专题课、法治必修课、法治实践课”三堂课融入辖区中小学课程体系。不断创新法治副校长工作形式,提高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法治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建设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中小学生法治学习和法治实践平台,开展模拟法庭大赛、普法话剧巡演、“小小法治宣讲员”上岗讲法等生动鲜活的法治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提升法治素养,更好助力培养崇尚法治、自信自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当天,为丰富法治教育形式,强化青少年法治社会小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依托合作机制,四家单位针对怀柔区青少年群体发起了“小小法治宣讲员”培养工作,在全区中小学中选拔招募10名法律素养较高、法律意识较强的青少年,作为第一批“小小法治宣讲员”。同时,选拔5名优秀的青年法官及法官助理担任指导老师。“小小法治宣讲员”将参加理论教学、实地参观、沉浸体验、以赛促学、普法实践等系列活动,提升法治意识和理论素养,带动青少年群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