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期刊速览
关键词:法益修复 功能违法论
法益修复在刑法体系上应如何定位?其背后隐含着难得的理论创生契机,即将法益修复置入违法评价之中,由此推动违法论的功能化转向。在功能违法论的构造中,违法性由应罚的违法性与需罚的违法性两个层面组成。前者立足于违法宣告的正当性,后者则着眼于违法宣告的现实必要性。两者在审查内容、检验顺序、评价方向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着一种既相互补充亦相互限制的协动关系。功能违法论的提出,不但使功能化思考得以体系性贯穿,而且使不同维度的功能化评价得以清晰分离,并与犯罪论阶层妥当配合。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杜宇著《法益修复与功能违法论》
关键词:中华法系 包容性
中华法系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吸纳了来自不同朝代、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众多制度文化资源,形成了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至唐代终于发展为蔚为大观的中华法系,并为后世和周边国家所承继,留下众多极富多元性和包容性、内涵丰富而饱含活力的制度文化遗产。中华法系以儒家仁道精神为价值内核,包含了诸多具有民本主义精神的制度原则;以“天理”为代表的制度正义原则,闪耀着良善法治文化的理性主义光辉;注重和合价值并以之为以法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引,有助于建构和谐有序的法律秩序;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绿色原则,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深具包容性的中华法系,对于当今的法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是一笔巨大且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法学杂志》2024年第2期魏治勋著《中华法系的包容性特征与制度文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