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专项行动见成效
本报讯(□张君) 近日,河北省检察院召开“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自2023年3月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全省三级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聚焦大气、水、土壤环境和生态资源“四个领域”,持续加大办案力度,强化协同治理,推动生态修复,共立案6572件,同比上升21%,履行诉前程序5930件,提起诉讼402件;通过办案,共挽回被损毁、非法占用的林地、耕地、草原3.2万亩,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4.5亿元,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458处,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350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7700余亩,累计督促整治违法排放废气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企业433家,保护被污染土壤5700余亩,督促清除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55万余吨,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166万余吨,挽回被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总案值1.1亿元。
据介绍,专项监督中,河北省检察机关加强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会商研判,坚持迎难而上,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大生态顽疾,办理了一批党委政府关注、新闻媒体关切、人民群众关心的“硬骨头”案件,推动解决了一批系统性行业性治理难题。其间,建立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公益保护协作机制283个;围绕渤海湾、大运河、太行山、燕山、坝上草原等重点区域,与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辽宁等省(区、市)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等跨区域公益保护协作机制,凝聚了最广泛的公益保护合力;注重科技赋能,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战略,以公益诉讼检察为切入口,打造贯通全省三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构建上下一体、智能高效、区域联动、指挥有力的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新模式,通过“智能研判辅助办案、类案监督模型超市、专项活动集中展示、办案质效综合分析、融合通信指挥调度”五大应用场景,实现“让线索自动上门、使案件浮出水面、为办案赋能增效、助决策耳聪目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