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立法实践研究基地”揭牌成立

北京市已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方阵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为落实北京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好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北京市形成生动实践,大力推进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近日,北京市法学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国政法大学共同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立法实践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

  据悉,这是北京市法学会继依托市人民检察院揭牌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法律监督实践研究基地”、依托市高级人民法院揭牌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司法实践研究基地”、依托市公安局揭牌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执法实践研究基地”、依托市司法局揭牌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守法实践研究基地”后,在北京成立的第五家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实践研究基地。截至目前,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系列实践研究基地已全部成立,涵盖了北京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实践各个领域。

  北京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郭旭升,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荣梅,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共同为基地揭牌,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主持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

  郭旭升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立法实践研究基地”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市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方阵已经形成。在立法实践活动中,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牢牢锚定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和任务;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指导首都立法工作实践,助力推进首都高质量立法。

  王荣梅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立法实践研究基地”的成立将按下立法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启动键,基地将以首善标准在北京立法实践中充分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马怀德表示,北京市立法工作需要结合北京市的地方实践回答更多更具体、更明确、更细节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立足三方共建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立法研究工作,对北京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及北京市立法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