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市人民法院多措并举做实代表委员联络工作
本报讯(记者任晓宁 通讯员李莹)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人民法院不断完善代表委员联络机制,做实联络工作,通过“请进门”“走出去”“上门纳谏”等形式广泛听取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常态化“请进门”
为让代表委员更好地了解法院工作,满洲里市人民法院常态化开展“请进法院”活动,邀请代表委员参观法院、旁听庭审、参与现场调解等活动,“零距离”感受司法公正。
“这样的调解我们还是第一次见,也深深感受到各部门为了民生问题认真负责地进行协调和沟通,让纠纷得以快速、圆满解决!”在满洲里市新世纪社区调解室,4起邻里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当事人连连称赞。
接到上述案件后,满洲里市人民法院考虑邻里纠纷情理交织,不能一判了之,决定将4起案件引入诉前调解程序,同时启动“代表委员+法院”多元联动调解机制,组织邀请自治区人大代表戴琦、自治区政协委员庞业清及物业工作人员、社区特邀调解员等,对4起案件进行联动调解。
调解过程中,代表委员客观公正分析双方当事人各自的难处和实际情况,开导双方换位思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情理和法规“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双方听。在代表委员的共同努力下,4起案件的当事人在互谅互让基础上达成和解,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案件圆满化解后,代表委员和法官都表示,今后要进一步运用好部门联动调解机制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通过案件办理提升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落实力度,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代表委员+法院”送法上门
除常态化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外,满洲里市人民法院还积极丰富活动形式,邀请代表委员参加信访座谈、进社区开展法治讲座等活动,不断拓宽监督渠道,让代表委员全方位发挥监督职能。
满洲里市人民法院与市政协共同制定《关于全面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合召开全面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座谈会,进一步落实该实施意见具体工作。邀请满洲里市人大代表刘永明和满洲里市政协委员迟永丽,共同开展“走农户、进牧户、访商户”诉源治理现场推进活动。代表委员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法院干警一起共同向商家宣传法律知识。现场商户积极参与,与代表委员频繁互动,对法院和代表委员“送法到店”表示热烈欢迎。
“作为来自律师界的政协委员,能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老百姓送去他们需要的法律知识,我很高兴能以这样的方式书写自己的‘履职答卷’。”参与送法活动的政协委员说。为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强化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满洲里市人民法院邀请2名政协委员和市检察院检察官,联合组成“政协委员送法小分队”,为满洲里市怡园社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送上一堂生动的法律知识课,拓宽居民法治视野。
为推动代表委员开放月活动落地落实,满洲里市人民法院还组织邀请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主动倾听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创新联络形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强代表委员联络,制作《满洲里市人民法院工作专刊》电子刊4期,展示法院工作动态,通过网络推送给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满洲里市的市级以上代表委员,召开网络直播新闻发布会4次,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