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优势 助推信访“骨头案”依法化解

  浙江省法学会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扛起“枫桥经验”发源地使命担当,以全面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为导向,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破难攻坚的专业、权威、中立优势,2023年以来共推动760余起信访“骨头案”成功化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一、集聚人才、优化组合,开展合力攻坚。对照“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的要求,建立省市县三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来自立法机关、政法单位、法学院校、律师事务所的一流法治人才全部集纳入库,截至目前,全省专家库成员共1946名,覆盖刑事、行政、民商、房地产、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针对委托单位提交的信访案件主要诉求、涉及领域,由同级法学会按照“一案一团队”标准组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通常每个团队由3至5名不同领域专家组成。针对偏远地区法治人才资源短缺的实际,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全域调配机制和跨区域“结对”机制,必要时,省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直接到基层“接诊”,确保每一起疑难复杂信访案件攻坚突破都有专家精准服务。

  二、抽丝剥茧、厘清“症结”,做到正本清源。疑难复杂信访案件成因复杂,必须摒弃过去“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和“无法化解”的固化心态,通过还原事实,推动实质性化解。每次受领委托任务后,法学会都与委托单位共同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同涉案单位、个人深入沟通,梳理各方诉求,排查“分歧点”。如,某市轨道交通项目涉及房屋拆迁征收体量巨大、涉利益群体范围广、社会舆论关注度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史斌团队以排查涉法风险为切入点,对被征收房屋基本情况、利益相关方诉求等深入调查,围绕征收补偿标准、安置房源、承租户腾退、历史遗留问题等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形成150余万字的涉法风险评估报告供委托单位决策参考。委托单位根据建议,提前做好应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开创该市首个500户以上巨大体量征收任务提前三天100%签约的先例,并取得零投诉零信访零诉讼佳绩。

  三、统筹兼顾、以和为贵,争取最佳效益。疑难复杂信访案件牵涉各方重大利益,必须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法学会会同委托单位共同召集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涉案单位、相关管理部门等参加的会商研判会,充分听取各相关方意见,帮助委托单位寻找依法化解处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如,在处置某温泉度假酒店重大债务纠纷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叶国庆团队与法院、金融、市场监管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会商研判,针对其中的法律风险点和处置工作难点,提出引入善意条款灵活查封、引入关联企业提供担保、引入战略投资盘活资金等法律建议,推动债务纠纷实现一揽子化解,帮助企业重新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法理相融、疏导并举,着力打开“心结”。实践表明,法理情并重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是推动“骨头案”案结事了的最优路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借助其专业、权威、中立优势,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做好法律政策解释工作,更便于信访人明白自己的诉求是什么、法律政策支持什么禁止什么,进而引导信访人回归理性、息诉罢访。如,孤寡老人姜某某,因对20世纪60年代其母亲房屋被征收不理解,近20年来反复信访200余次。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马兰团队接受委托后,全面梳理了国家征收政策及其母亲房屋征收情况档案资料,多次登门拜访姜某某,耐心细致地解释国家征收政策调整变化及其母亲房屋征收应得补偿情况,使姜某某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打开“心结”,自愿息访。

  五、举一反三、查漏补缺,着力杜绝后患。每一起疑难复杂信访案件的成功化解,都是推动法治建设进步的“活教材”,尤其是因制度机制等方面的“短板”“漏洞”引发的信访事项必须紧盯不放、举一反三,推动有关单位亡羊补牢、以绝后患。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助推信访个案化解的同时,重点针对信访类案、新业态新领域信访等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努力推动把解决一件事的具体办法上升为解决一类问题的制度经验。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王永兴团队成功化解叶某某利用房屋买卖实施系列诈骗引发的信访事件后,及时向委托单位提出关于完善二手房交易流程监管的建议,推动相关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二手房交易实施不动产买卖预告登记相关事宜的文件,得到自然资源部的肯定和推广。

  (作者为浙江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