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紫云县探索法学会工作站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新经验

多渠道“出诊” 全方位“开方”


  2023年上半年,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紫云县)格凸河镇坝寨村村民方某某及妻子从外省至家往返多次,就是为解决因电线杆断裂,当地几家网络运营商网线长期搭在其家房顶引起屋顶漏水的矛盾纠纷。

  格凸河镇综治中心得知消息后,联合格凸河镇法学会工作站、镇司法所,到方某某家现场查看和了解基本情况,随即又联系几家网络运营商和方某某到格凸河镇综治中心进行调解,但由于双方分歧过大,未能协商一致。

  事情一天得不到解决,方某某一家就难以安心外出务工,全家的心结也就难以打开。按照紫云县法学会“中心点单、学会派单、会员接单”工作模式,格凸河镇法学会工作站联合格凸河镇综治中心将该起纠纷按程序“派单”给紫云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接单”后,立即向镇综治中心及村委了解事情详细经过,主动参与调解,积极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随后,格凸河镇法学会工作站及格凸河镇综治中心聚焦该起矛盾纠纷“中心点”,深入分析研判,联合县法学会、信访局、工信局等多家单位再次组织双方进行“大调解”,并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提出可行性方案。

  经过反复协商,双方终于达成共识,纠纷得到圆满化解并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纠纷调解成功后,格凸河镇法学会工作站和格凸河镇综治中心对方某某进行了回访,提起这件事,问到处理过程、结果是否满意时,总能看到方某某一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紫云县法学会秘书长吴飞介绍,自2022年3月紫云县成为贵州省首批法学会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试点以来,紫云县法学会就积极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与综治中心有效融合,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专业性、领头示范作用,探索出开门“坐诊”、走访“巡诊”、摆摊“义诊”、联合“会诊”的“四诊”工作法,在有效实现法学会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工作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全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吴飞表示,两年来,紫云县法学会对标对表试点工作任务,在“实体化建设”上不断发力,在“实战化运行”上探索创新,全面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紫云做法”,切实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紫云、法治紫云贡献了法学会力量。


  设立窗口开门“坐诊” 接待群众“零距离”

  吴飞介绍,目前,紫云县法学会在各乡镇(街道)以及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成立了21个法学会工作站,每个工作站明确了一名站长和一名副站长,为确保试点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根据紫云县实际,探索将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在城南社区、黄鹤营村试点建立村(社区)工作站,为法学会实战化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各乡镇(街道)工作站明确平安办主任专门负责工作站有关工作;县法院、检察院、信访局、公安局、司法局等县直单位法学会工作站专门明确政工负责人从事工作站工作,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工作站办公。

  为进一步发挥法学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紫云县充分整合县信访局与县综治中心合署办公资源,在县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增设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窗口,公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基本信息,通过“坐班制”“预约制”“会诊制”等方式,轮班接待来访群众,与来访群众面对面沟通,详细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现场受理,有针对性地向来访群众解释政策法规,细致明确答复来访群众提出的法律疑问,“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及时妥善解决好群众信访问题。

  同时,持续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带案下访”活动,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由县综治中心统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相关部门协调联动,通过横向联防联动,做到矛盾纠纷有人管、处置快,由部门的“单打独斗”转变为“齐抓共管”,由被动处理转变为常态化解,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置在初始阶段。

  截至2023年底,紫云县法学会及其工作站共办结县乡两级综治中心推送案件86单,收集群众对政法信访工作评价397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10余项。


  进村入寨走访“巡诊” 化解矛盾“零暂存”

  杨明富是格凸河镇的一名网格员,同时也是紫云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不久前,他接到镇综治中心“派单”给他的一起因农户占用公共道路和相邻农户土地摆摊设点销售水果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案件。

  今年2月初,雷某洪、雷某福、雷某南到格凸河镇综治中心反映王某学、王某保、王某凯、王某波近年来一直占用公路沿线和其承包地卖水果,他们劝阻无效,希望综治中心派人前往处理。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解,但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没能调解成功。于是,综治中心按照程序,向紫云县法学会进行“点单”,在对该起矛盾纠纷进行研判后,紫云县法学会向格凸河镇法学会工作站进行了“派单”,由杨明富“接单”处理。

  “接单”后,杨明富第一时间电话对接了镇综治中心及当事人,随后又到摆摊点了解事情原委,与当事双方沟通并再次组织调解。

  2月下旬,杨明富联合镇综治中心、格凸河派出所以及镇土管、交通等多个部门一起来到摆摊点对双方进行调解。杨明富耐心地为王某学、王某保、王某凯、王某波讲解法律法规及在公路沿线摆摊设点的安全隐患,最终,四人愿意拆除所建摊点,并承诺以后不再在此占道占地经营,当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并当场签署调解协议书。

  吴飞介绍,近年来,紫云县法学会持续推进“会员进网格、服务千万家”行动,由45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带头入驻网格,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并全力助推全体会员进驻全县778个网格,履行依法治理“情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政策“宣传员”、基层干部“辅导员”等“四员”职责,通过进村入寨开展走访“巡诊”活动,积极参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好法律解答、政策解释、心理疏导等非讼服务工作,将风险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各类问题的发生。

  为让群众遇到问题“知道找、能找到”,所有法学会会员将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公示到所进驻的网格内,并在网格群里实时与群众沟通联系。通过当好“四员”,全力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米”。

  截至2023年底,紫云县法学会共派出会员4254人次,全覆盖走访174个农村(社区),涉及群众31622户。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线索或意见建议共428条,已办结428条。


  搭建服务站进行“义诊” 释疑解惑“零障碍”

  “我家苞谷地被张家租去种李子树,当时讲好的每年年底付租金,但是2021年、2022年一直借故讲产值不好未付租金,经多次协商无果……”2023年7月,紫云县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一行到火花镇洗鸭河村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并在活动现场设点搭建法律咨询服务站,开展法律“义诊”活动,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现场,一位村民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谭梦迪咨询自己遇到的问题,谭梦迪予以耐心的解答。

  为了更好地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紫云县法学会以民族特色节日、法治宣传重要时间节点等为契机,依托法学会工作站设点搭建法律咨询服务站,开展法律“义诊”活动,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通过现场讲解、解答法律问题等方式,向群众进行“零距离”服务,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耐心的解答,对群众关心的家庭婚恋财产纠纷、合同纠纷、借款民事纠纷、物业纠纷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耐心细致的解读,并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服务。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两年来,紫云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积极参与“义诊”服务22场次,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共240余人次。


  组织专题研讨联合“会诊” 深挖源头“零遗漏”

  近年来,紫云县法学会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关于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要求,紧扣“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等“四大”重点任务,要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定期梳理研究党委政府最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焦点问题,主动开展专题调研和法律服务,并适时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对难点堵点问题联合会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路径,并出具《法律指导意见书》,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近期,紫云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受邀参与了一场由县综治中心组织,县信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司法局以及所涉乡镇(街道)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处会。

  此次联调涉及5起土地归属权纠纷,该类纠纷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许多问题错综复杂。在联调的过程中,紫云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根据各单位代表提出的法律方面的问题与疑问,进行逐一解答,从摆事实、讲道理、讲法律政策、分析矛盾的根本原因等多角度进行了法律方面的解释。通过专家参与联调,此次5起纠纷均得到有效化解。

  除此以外,吴飞还介绍,自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成立以来,针对婚恋纠纷等社会热点,紫云县法学会要求在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设立的工作站,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开展调研,撰写了《法院、民政、综治中心等职能部门信息互动、风险互判、调处互商》等3篇工作调研报告;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等现状,撰写了《构建“校园+”关爱模式》等专题调研报告5篇;针对《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提出了5条修改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采纳3条;针对行政诉讼“两降一升”工作中政府机关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出庭应诉等撰写工作建议3篇;针对当前全县存在的各类重大风险隐患开展“会诊”6场次,提出对策建议10余条,并适时提供给党委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有力地发挥了法学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