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坚持“五治”同行 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李增高)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坚持融合创新,“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同行,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走深走实。

  胡杨河市坚持把政治摆在首位。纵向强化“胡杨河市党委+团场(经开区)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联户党员中心户”5级党的领导,积极推动党建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横向健全行业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群众组织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体系。

  自治方面,胡杨河市将全市划分为450个网格单元,聚焦平安创建、民风民俗、社会公德等,重塑连规民约(联户公约),推进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格中结。推出“五五先锋”等职工群众参与治理和积分获益微信小程序,采取职工群众“点单”、连队(社区)“制单”、志愿者“接单”模式。同时,将全胡杨河市公益岗人员聘请为义务监督员。

  法治保障方面,胡杨河市建立了市、团场(经开区)、连队(社区)和便民警务站4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行一连队(社区)一法律顾问。全面实施法治产品公共化、平台标准化、管理数字化、队伍专业化、参与社会化“五化模式”,建立起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正服务等7项公共法律服务基本项与社区矫正的“7+X”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推进信访矛盾化解法治化专业化,3批次国家交办积案全部化解终结。

  德治方面,通过《戈壁母亲》主人公原型,打造“郝素玲故事汇”,以德化人促和谐。强化军垦文化感召力,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打造“沙枣花文艺轻骑兵”“爱心储蓄银行”“银发育苗”道德模范志愿队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除此之外,胡杨河市还研发了“全事通”微信小程序,推进社情、警情、舆情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闭环管理,让窗口服务移到网上、连到掌心。依托“12319市民服务热线”,实现7大类85项民生诉求的24小时受理和分类流转、逐级流动,实行“首接责任制”,健全3级联动网络体系,实现职工群众有“吐槽”、社区有跟进、政府有回应。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软件、监督指挥中心、城管综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3大平台,开发整合执法记录仪、无人机、AR实景地图系统等19项信息化管理应用,实现对涉及城市管理的人、事、物、地等要素的动态感知和精准管理,“智治”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