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员热议网络暴力治理:防控热搜引发“网暴” 加强网络执法机构人员配备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引发大众广泛关注,如何“破题”成为全社会共同思考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上,网络暴力治理同样备受关注,多位代表委员提交意见建议,呼吁加大网络暴力治理力度,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防控热搜引发网络暴力 共治网络空间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贾海洋带来了一份“关于防控热搜引发网络暴力 共治网络空间”的提案,呼吁从源头上,即网络热搜话题设置上加强对“网暴”的治理力度,尽量避免网络暴力事件发生,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贾海洋表示,如今网络暴力问题频发,与社交媒体平台上热搜话题设置不当、内容把控不严、过度商业化热搜词条等密切相关。贾海洋认为,防控热搜引发网络暴力,首先应加大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整治力度,建议网信部门设立“规范热搜及话题设置”的相关管理措施,对平台企业热搜过度商业化、用热搜设立话题偏好和价值倾向等不当行为进行公示并限期整改;牵头建立“‘网暴’黑名单”制度,将“网暴”账号列入黑名单,并与各个平台企业共享黑名单;敦促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完善“未成年人模式”,在该模式中下架热搜功能,避免热搜榜单中的争议信息、偏颇观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此外,贾海洋表示,社交媒体平台要加强内容管理,建议中央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惩治不当热搜导致“网暴”的案例,社会各界积极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热点事件。
进一步加大网络暴力治理力度
网络暴力治理问题,同样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齐秀敏长期关注的话题。
2023年,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她就提出了关于加大治理网络暴力、救助受害者的建议,随后建议得到回复、落地。
今年全国两会上,齐秀敏再次聚焦网络暴力治理,提出“进一步加大网络暴力治理力度”的建议,建议加强网络执法机构人员配备、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大执法检查并适时发布相关指导性案例。
齐秀敏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后发现,针对网络暴力治理,我国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网络用户群体的广泛性及网络平台监管的复杂性,以及网络暴力形式载体多变、群众自身法律意识偏弱等情况,制约了网络暴力治理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她建议,加强网络执法机构人员配备,让专门的机构治理网络暴力,培养更高质量的网络安全人才作为执法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
齐秀敏表示,网络服务提供者或网络平台在网络暴力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应赋予网络服务提供者充分的处置权限与裁量空间,根据用户参与实施网络暴力行为的情节与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内容,对相关账号进行分类处置。
她建议,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在传播过程中限制网络暴力等行为来提升网络安全。
“当前,各大社交软件特别是即时通信软件,应不断完善预先对信息进行检测、过滤、屏蔽等技术手段,提高屏蔽的准确率,净化网络空间。同时,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持续强化监督发现保护机制,建立快速举报通道,从源头上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降低取证难度。”齐秀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