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基层诉源治理工作,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深化前瞻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樊九平代表——
强化基层诉源治理工作
本报讯(记者马付才) 全国人大代表樊九平是陕西省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被陕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全省优秀治安中心户长”,被陕西省司法厅评为全省“十大调解能手”。长期以来,樊九平特别关注基层诉源治理工作,他认为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强化基层诉源治理工作十分必要。
樊九平说:“诉源治理是站在社会治理的视域之下,着力强化人民法院‘抓前端、治未病’的履职能力,既是践行能动司法化解矛盾纠纷的必然要求,更是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是法院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他表示,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主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发挥自身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与法院协调联动,既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精力,又降低了打官司的成本,不仅有助于深入推进基层诉源治理工作,还能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被乡亲们信任和需要。我会牢记自己的职责,把来自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樊九平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充分肯定甘泉县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方面的成效。樊九平表示,2023年甘泉县人民法院积极打造“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纠纷化解模式,坚持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持续深化诉源治理,不断为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更新、更快、更高效的方式与途径,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对矛盾化解的需求。
杨晓红委员——
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本报讯(记者王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云南省委会主委、云南省台联会长杨晓红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提案。
杨晓红表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2023年全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454.5亿元。“面对灾害,基层群众是直接承受者,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迫在眉睫。”在杨晓红看来,当前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干部群众应急管理意识薄弱、基层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不足、基层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不足等。
对此,杨晓红提出,要转变基层应急救援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将基层应急脉络向前端风险治理延伸,有针对性地对常态风险和非常态应急工作进行布置。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治理最小单元为基础,建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另一方面,要铸牢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理念,以清单式管理基层应急责任。将日常风险管理纳入加分项,优化基层绩效考核指标。
杨晓红认为,要提升“全周期+多举措”基层应急综合能力。首先,要提升基层应急预防准备能力。结合基层实际编制“小而精”的应急预案,可将预案图形化、手册化、卡片化,配套行动方案和操作手册。开展“桌面推演+队伍拉练+现场实操”的沉浸式应急演练,借助沙盘、地图、模拟驾驶舱等工具减轻基层财政负担。其次,要提高基层应急响应处置能力。绘制基层区域风险地图,形成对存量风险和余量风险的全方位排查,按照分类管理原则预设各类风险阈值。再次,强化基层舆情应对能力。“望闻问切”精准识别舆情风险苗头,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把握舆论场的主阵地和主导权。最后,要建立心理应急干预机制。组建基层心理疏导团队,及时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评估,并分别开展阶段干预和特异性干预。
此外,杨晓红还表示,应从加大应急专项资金投入、培育基层应急专业队伍等方面,夯实基层应急保障支持。
姜耀东委员——
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运行机制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带来一份关于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运行机制的提案。他表示,近年来,各地通过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他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有部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效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出现了挂牌、验收后无人干活的现象。
“这不仅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持续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服务,还给政法机构和基层组织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姜耀东说。
姜耀东认为,为了更好地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运行机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可以依托现有的中心,构建“一站式”法律服务生态,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他建议,建立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长效运行机制,并将其纳入当地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同时,积极探索“一站式”法律服务市场化机制,构建深入社区网格等社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的“一站式”法律服务生态,为人民群众和辖区企业、组织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法律服务。
他表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应以普法宣传为重要抓手,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持续投入精力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协同力量,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以法治为基础,以公正为目标,以效率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协同律所、仲裁机构、鉴定机构、公证机构、“五老”乡贤等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构建多元化解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