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本报讯(□罗宗明 通讯员陈传殿 郭思家 罗绮)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以“合纵连横、数智赋能、共建共享”为布局目标,深入打造“双中心双平台一张网”的“221”模式,以数字化手段推动解纷力量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构建“科技支撑、分级负责、精准调处、联动发力、终端见效”的多元解纷工作体系,推动数字平台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新一道“防火墙”。


  搭建“数字平台”,铺就纠纷化解“高速路”

  北海市积极搭建横向覆盖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纵向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珠事善解+网格通”双数字平台,着力破解矛盾纠纷入户走访难、采集任务量大等难题。一是强化工作人员前端感知。“珠事善解”和“网格通”双平台同步开通工作人员办公App和微信小程序,方便各职能单位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等在日常入户走访排查中随访随记,让每件纠纷汇集到线上流程化办理,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事。二是推动群众自主参与。“双平台”联通“12345”市长热线,配套开通“珠事善解”、“人民E眼”微信小程序,其语音输入、拍照存储功能和电话、图像(视频)定位等功能,为群众24小时提供纠纷申报渠道,实现了矛盾纠纷从“被动排查发现”向“主动申报调解”转变。三是促进各领域交流补充。依托“珠事善解”对已录入纠纷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监测预警,针对系统提示的风险纠纷领域及时开展联合治理。通过对同类纠纷的交叉指派,建立不同职能部门的沟通桥梁,实现纠纷信息的相互传递和共享,为联合调处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坚持“一体服务”,构筑线上线下“双阵地”

  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一体发力,破解矛盾纠纷调处资源分散、解纷合力不强等问题。一是多方联动强线下。出台《北海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办法》,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服务中心,整合信访、政法、法学会、人社、卫健等部门矛调资源,引进人民调解组织和民间品牌工作室,常态化开展联合接访、联合调处,全力打造矛盾纠纷线下“终点站”。二是双向匹配更精准。整合专、兼、群调解资源,组建来自各行各业的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和人民调解专家库,按照每人每天200元标准鼓励专业人才进驻中心参与纠纷化解。同时,探索建设线上调解员“双选”系统,推动系统根据矛盾纠纷性质、类型关键字迅速匹配专业人才,促使专家对纠纷化解进行线上“揭榜认领”,实现调解需求与调解力量精准匹配。三是线上调解强服务。依托“珠事善解”平台,为群众提供文字、语音、视频等远程服务,促进调解双方当事人打破时空局限,实现“零距离、面对面”调处,为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提供“最后一公里”保障。


  深化“品牌建设”,孵化智治解纷“生态圈”

  推动“科技赋能+机制创新”,深化诉源治理智治解纷品牌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各领域开展多元解纷。一是深化“数字网格”品牌。探索通过“网格通”平台对纠纷处理的质量、数量、满意率等要素进行考核,设置网格长专项补贴,实行网格员积分制,为受表彰人员在医疗、就业方面提供政策倾斜,解决可持续性实施的关键问题。二是深化“诉源治理”品牌。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站”,通过打通“智慧法院”审判系统,帮助当事人不去法院也可以在24小时内获得司法确认裁定书,并办理立案业务。三是深化“法制宣传”品牌。依托“珠事善解”系统打造涵盖2.2万余部法律法规、18万真实案例并3万余份法律文书模板的千万级“法律知识中心”,为平台工作人员和老百姓提供24小时线上法律自助问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