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微观点
降低人情负担是最暖的关怀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文件提出,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2月4日光明网)
@王鸣镝:降低人情负担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彰显出浓浓的“民生情怀”,如温暖的春风吹遍希望的田野,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正能量”。降低农村人情负担既是“任务书”,更是“军令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引导与监管力度,健全制度规范,依托村规民约细化实化约束性措施,加强婚恋服务,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营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浓厚氛围,树立崇尚节俭的文明新风,让农村焕发出蓬勃向上、积极向善的文明新气象。
警惕腐败披上年俗的“外衣”
节点就是“考点”,年关也是“廉关”。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不仅饱含着亲情乡情友情的温馨,也有“一人不廉,全家难圆”的风险。(1月30日中工网)
@李发治:春节期间腐败问题容易潜滋暗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年俗这件“外衣”。在年俗的遮掩之下,一些“围猎”者使着情谊的“伎俩”,把礼品、礼金等当成了联络感情的“润滑剂”,甚至利用老人、孩子进行“曲线进攻”,拉近与党员干部的“情感距离”,制造腐败的“人情陷阱”。在年俗的人情世故面前,廉洁自爱才是“平安”过节的“独门秘笈”。党员干部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绷紧廉洁自律之弦,严守党纪国法,避免因为思想放松、精神懈怠而陷入隐形腐败精准“围猎”的圈套,让“春节”变“春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