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山东省济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卜海晶

高位统筹 高效落实 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提质增效

——专访山东省济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卜海晶


  2022年7月,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会议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聘任仪式,标志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该市全面推行。

  一年半以来,济南市法学会积极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山东省率先实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全覆盖。据了解,目前该市聘任的130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已参与化解重大矛盾、问题70余件(个),有力服务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走在山东省前列。

  日前,济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卜海晶就该市全面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情况接受本社记者专访。

  记者:济南市如何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落地落实?

  卜海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是中国法学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发挥法学会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作用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为广大法学法律专家搭建了服务党委政府的高端平台、服务人民群众的公益平台、服务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实践平台。济南市在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过程中,通过树立“三个意识”,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树立高位谋划意识。中国法学会印发指导意见、山东省法学会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后,济南市法学会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第一时间向市委领导同志汇报,组织赴各区县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高位谋划、市级带动、区县跟进、凝聚合力的总体思路,为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树立高点推动意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吕涛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全市“一盘棋”统筹,将该项工作纳入政法委书记“一把手”工程和全市政法重点任务,指导区县法学会迅速完成制定实施方案、遴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筹备工作会议等各项任务。

  三是树立高效落实意识。2022年7月20日,召开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会议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聘任仪式,对该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通过区县政法委书记调度会,指导全市12个区县法学会高标准完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推行工作,在山东省率先实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全覆盖。

  记者:济南市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选聘上有哪些举措?目前全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队伍建设情况如何?

  卜海晶:济南市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选聘上,主要突出“三个重点”,建强专家队伍。

  一是抓好制度规范这个根本保障。加强制度规范设计,印发《关于深入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完善配套措施,健全专家库管理、研判会商、咨询论证、课题调研、意见反馈、成果报送、考核评估、支持保障、交流培训、宣传推广等制度体系,提高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抓好专家选聘这个关键环节。按照建强管用、能担重任的原则,严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人选政治关、专业关、纪律关,经各单位党组织推荐、法学会审核并报党委政法委批准,全市建立130人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队伍,涵盖法学专家、律师、政法单位骨干三方面力量,覆盖法学主要专业领域。

  三是抓好职责定位这个重要标尺。制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管理办法,严格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履职要求,确定8条履职规范,明确“首席、高端”标准,坚持“权威、专业”定位,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重点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积极贡献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记者:济南市在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过程中,如何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深度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政法重点工作之中?

  卜海晶:济南市在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过程中,始终明确“三项任务”,致力于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护航发展大局的引领作用、服务法治实践的带动作用、增进民生福祉的示范作用。

  一是积极服务保障全市中心工作。围绕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加快“双招双引”、促进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和“项目突破年”等重点工作,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开展应用法律对策研究,强化优质法治供给,形成的《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法治化研究》等研究成果,为防范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推动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是积极参与“四个重大”案件办理。主动服务地方立法,参与《济南轨道交通条例》《济南市行政审批与监督管理协同联动规定》等地方立法项目的咨询论证,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聚焦济南市重大项目风险防控,参与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槐荫段老屯站)国有土地房屋征收项目、济阳区济北街道拟征地项目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审,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组织专家对征地拆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济南市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指导意见》等重大决策出具法律意见;结合涉法涉诉信访化解攻坚专项行动,组织专家对刘某3人贷款诈骗案等重点疑难案件加强分析研判,会同有关部门形成法律意见书,有力服务法治建设实践。

  三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切。以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根本宗旨,重点围绕“保交楼”、征地拆迁等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案例,组织专家开展咨询化解工作,营造“办成一件精品案件,带动解决一类问题”的良好氛围;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加强分析研判、法律咨询、政策解读,助推案件办理和问题解决;重点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在济南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济南长安网等创新开展线上法律服务,开发法律服务应用程序,助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群众法律需求的实时对接,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记者:济南市在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过程中,探索形成怎样的工作特色?取得哪些成效?

  卜海晶: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能否成功,关键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能否发挥作用。济南市主要通过打造“三个平台”,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优势作用。

  一是聚力打造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高端平台。围绕强省会建设等所涉重点法治问题,制定《济南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课题调研分工方案》,确定60项调研课题,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牵头开展系列调研活动,推出高质量调研成果12项、咨询建议30余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对济南市法学会呈报的《防范化解济南市私募基金行业风险隐患问题研究报告》给予肯定,有关建议纳入市政府领导决策参考范畴。

  二是聚力打造服务人民群众的公益平台。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服务活动近千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册(份),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

  三是聚力打造服务平安建设的实践平台。围绕社会治理、社会稳定等难点问题,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牵头组建团队,积极服务平安济南建设实践,先后为“4·14”专案涉案资产托管工作提供法律审查意见,组建法律服务小组参与南部山区别墅专项整治等重大案事件处置,有力维护省会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