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松原公安:“警心”向民 实现“融合警务”提档升级
本报讯(记者刘永强) 近日记者获悉,2023年以来,吉林省松原市公安局深耕“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机制,不断强化社会基层治理能力,“盘活”了松原公安队伍活力,并在这方黑土地上焕发生机。
警力靠前更“专心”
近年来,松原市公安局在落实“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中,以民意为导向,将部分机关警力下沉到基层派出所充实警力配置。此外,完成了全市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室、警务站的建设并投入使用。这一系列过程,松原公安做得迅速、踏实,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警力靠前”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
“做好‘警地融合’‘警民融合’成果落实,要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和务实举措,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实现治安秩序更好、人民群众信赖。”松原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志强说。
在推进“两个融合”过程中,松原市公安机关按照“龙头指挥、单元作战、所队融合、资源支撑”的工作思路推动全警联动,科学划定核心区域、重点区域,有效实现“1、3、5分钟”快速反应。同时,高标准建设街面警务站,填补以往管辖“盲区”,主动延伸职能,打造24小时“屯兵点”“桥头堡”“便民站”。
在松原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兴原派出所,民警联合警务室、网格警采取“车巡+步巡”“定点+移动”相结合的方式,延长巡逻时间,加大巡逻密度,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快反率。
此外,松原市公安机关还积极推行民警兼任法治副校长机制,将公安工作与“护校安园”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警校融合”新局面,如今,“法治副校长”已经在松原市公安机关各县(市)公安局、分局实现全覆盖。
为民服务更“暖心”
户政服务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事项之一。“以前我们办理交管业务要到县城,现在到派出所就能办理,省时省力。”松原市乾安县所字镇的吴女士因驾驶证丢失,来到乾安县公安局所字派出所成功办理了驾驶证补领业务。所字派出所在“两个融合”机制下探索开展“交所融合”警务模式,通过“综合窗口”办理“车驾管”业务70余起,有效解决了群众办理交管业务的难题。
为解决群众在办理户籍业务中的急难愁盼,松原市公安局宁江一分局户政管理大队瞄准群众需求、延伸服务触角、简化服务程序。2023年以来,该大队通过“跨省通办”协同平台办理跨省异地身份证223张,开具跨省户籍类证明39人次,为特殊群众开展送证上门近10次,为各类考生受理居民身份证500余人次,出具临时身份证明100余人次。
“教导员,达里巴村刘老四和邻居吴老六吵起来了……”日前,松原市前郭县公安局达里巴派出所教导员接到辖区“义警队”队员的电话,得知两家因为琐事发生口角产生矛盾,便叫来村治保主任,把当事人双方带到警务调解室,由民警和治保主任共同调解,双方握手言和。据了解,达里巴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组建11支特色“义警队”,由民警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维护,同时积极探索“警+N”矛盾调解新模式,组建了4支金牌调解队。截至目前,共有效调解矛盾纠纷近20起,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100%,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这一起起暖心的救助、调解,也进一步增进了警民之间的感情。
共建共荣更“贴心”
“这样的活动真好,我们老百姓喜欢!”去年中秋、国庆节期间,前郭县公安局萨日朗派出所联合萨日朗街道开展了“浓情中秋百家宴 党群同心迎国庆”首届社区邻里节活动,参加活动的王大爷欣喜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活动现场其乐融融,社区居民、干部、民警辅警一起包饺子、表演节目、做游戏,干群关系、邻里情谊不断升温。
活动过程中,派出所民警和街道工作人员一道向辖区居民、商户“问计问策”,面对面征集群众关于基层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提升群防群治力量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参与感、荣誉感。
警与民之间、警与企之间,通过“两个融合”走得更近、“融”得更好,形成了共建共荣的新态势。
2023年11月10日,松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江北大队、公路大队分别深入辖区高风险运输企业,针对货车逾期未检验、未报废、驾驶人逾期未换证、车辆违章不及时处理等问题进行约谈。要求企业负责人切实绷紧安全责任这根弦,把好源头关,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请大家牢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近日,在乾安县公安局如松派出所德建警务室,派出所民警召集辖区“九小场所”业主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培训过程中,民警结合典型案例和消防工作的特点,就经营场所消防器具配备、消防日常检查、疏散逃生基本常识、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培训强化管理,通过督促实现提升,这样的“融合”为辖区平安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两个融合”工作所呈现的平安景象,既无声滋润着群众的心田,也为松原公安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实现服务效能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