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创新“五联五融”模式推进基层治理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镇北派出所,群众通过手机扫码进入“e码通·码上办”小程序,即可完成网上办理报警求助、出租房屋报备、纠纷调解申请、预约服务、案件公开查询等12项业务。镇北派出所还在辖区娱乐场所建立4G图传巡查系统,实现人脸识别预警监控全覆盖,指导辖区各村推进“十无”平安村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全镇共有14个村(社区)获评“十无村(社区)”。
2023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创新“五联五融”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大化县公安局构建起“以派出所为中心,以警务室为点,以警务联络站为面”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重点区域设立警务联络站,从群防群治力量中精选骨干担任警务联络站站长和队员,将警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同时深化“一村一警务助理”警务机制,在全县160个村(社区)落实“一村一警务助理”,创建“一村一警一微信群”,有效提高了农村治安防控能力。
大化县持续加强法治建设,服务发展大局,启动岩滩水电站库区水产养殖条例立法工作,推行行政执法监督“三项制度”,同时落实党政机关聘请法律顾问制度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该县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检查,从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警务网格57个、综治一级网格160个、综治二级网格490个、综治三级网格3222个。共有网格长14人、警务网格员57人、综治网格员3222人。
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设立16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48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2个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此外,设立4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即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一站式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古江安置区设置“老庚”警务室、“呗哝”调解室,2022年以来,“呗哝”调解室已化解社区矛盾纠纷284件。2023年以来,全县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3起,全部化解在基层。
大化县创新制定乡风文明积分制度,以积分推动乡村德治、善治,截至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试点村54个,覆盖全县16个乡镇。2023年以来,试点村共有2000多人注册参与文明实践积分制,累计兑换物品4000多件。与此同时,该县还探索建立涵盖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的“一约四会”基层治理模式,聚焦公共秩序维护、村寨安全生产、矛盾纠纷调解、移风易俗倡导等内容,着力把基层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团结、动员、组织、凝聚群众的治理优势,推动各村实现乡村治理有序有效、乡风民心崇廉向善、乡村振兴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