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环县人民法院:创新“三进”工作模式 开启诉源治理新格局

  本报讯(记者马震坤) 甘肃省环县人民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在全县开展法院工作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三进”工作以来,打破“司法审判是解决矛盾纠纷最后一道防线”的陈旧观念,把审判力量更早更快前置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去,从源头上彻底预防和调解群众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5日,环县法院通过“三进”工作室已成功诉源解纷641件、引导司法确认466件。

  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环县共有36万群众,他们均分散生活在沟壑纵横、峰峦相望的92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许多矛盾纠纷一直以来都要靠干部跑上几十、上百公里的山路去化解。群众一旦有纠纷寻求组织解决,都得跋山涉水,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所以一些小摩擦,经常隐忍积累酿成大矛盾,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许多隐患。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环县法院积极利用“三进”工作法,充分借助内网调解平台对接,2022年投资18万元,试点建成了“三进”调度中心和县法院、两个乡镇综治中心、一个家庭服务协会、四个村委会共计八个“三进”工作室,在四个法庭建成指导调解工作室。当年,“三进”工作室诉前解纷418件、司法确认335件,既从源头上化解了纠纷,又预防了信访,也有效扭转了矛盾纠纷重复处理,浪费司法资源的局面。

  据记者了解,“三进”调度中心运行模式主要以调度中心向外辐射,建设外网“三进”工作室,工作室配备电脑一台,聘请或委派至少一名调解员,开展诉前解纷。他们对纠纷的源头,因地制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乡镇综治中心排查出的纠纷,授权“三进”工作室录入法院诉前调解平台;第二类是对到法院申请登记立案的纠纷,甄别出适宜诉前调解的情形,引导申请人同意后录入诉前调解平台;第三类是对诉讼中纠纷由法官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暂缓开庭,委托“三进”工作室录入诉前调解平台。凡录入平台的纠纷,内、外网自动转接推送至调度中心,而调度中心则分配调解任务,调解员指导纠纷双方利用手机端微信小程序,开展远程视频调解或现场调解。调解笔录远程签字确认,连同调解视频一并永久储存在平台中备查。

  与此同步,该院设立司法确认专岗,对于达成协议且有给付内容而未当场履行的,引导纠纷双方申请司法确认。这种“调解+司法确认”的“一站式”服务,赋予了调解协议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有力固化了调解成果。在调解过程中,若遇复杂、疑难法律问题,可由调解员在平台上提出申请,调度中心当即指派法官参与视频调解。

  据统计,环县法院年均受理的婚姻家庭类案件一直占到民事一审案件的20%左右,其中多因高价彩礼损害双方感情、导致家庭负债而引发。为了让人民群众更直观地了解、知晓“三进”工作室便捷、高效、免费的司法服务,展现新时代法院诉源解纷新作为,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环县法院自编自导了一部皮影剧《彩礼风波》,以道情皮影非遗艺术手法,讲述了法官以远程视频形式成功化解“牛抵墙、南墙花”两家因彩礼而引发的纠纷,全景展现了“三进”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的快捷便利。此皮影剧视频被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公众号等平台转载发布,累计阅读量超过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