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昌乐县检察院依托联动机制开展“督建严防”共治理
本报讯(□张瀚文) “跑分平台”通过搭建的平台网站,招揽公众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账户或收款二维码等,以类似网约车“抢单”的模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由于招募者宣称回报高,吸引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的未成年人参与。山东省昌乐县人民检察院以类案处理为依托,积极构建“检警银网”联动机制,依法开展涉未成年人“跑分平台”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督”为令,着力压实监护责任。昌乐县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期间,为将社会调查做深做实,深入社区村庄调查了解情况,发现三名未成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均不富裕,初中毕业后就走向社会,为了能负担自己的开销,他们从网上找到“跑分平台”的“兼职工作”。办案人员向涉案的犯罪嫌疑人父母释法说理,发出《督促监护令》责令其正确履行职责。针对该类犯罪隐蔽性强、父母认知程度弱的问题,该院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家长微信群,定期发出“跑分平台”目录、涉罪新模式、犯罪新手段等提醒文章、视频,向家长普及该类犯罪的危害,督促家长监督检查未成年人的手机和银行卡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以“建”为促,构建“检警银网”联动机制。在总结类案存在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昌乐县检察院主动向银行、公安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排查涉案13个“跑分平台”的运行情况,禁止其在辖区内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加大其他从事“跑分”交易的平台网站、移动App等载体摸排力度,严禁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为投资人“跑分”交易活动提供充值、货币兑换等金融服务。同时提出加强对涉“跑分平台”犯罪形势、线索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有效预防和惩治“跑分平台”的建议。该建议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并积极组织骨干力量,对涉案的13个“跑分平台”及126个疑似“跑分平台”进行摸排,同时对辖区内37家金融机构进行了重点排查,发现线索27件,刑事行政立案处理9件。
以“严”为度,压实各部门监管监测责任。着眼强化职能职责,该院在总结检察建议经验的同时,牵头县公安局、中国人民银行昌乐支行、县网信办以及县地方金融监管局召开三次联席会议,共同签署《昌乐县打击治理“跑分平台”检警银网联动工作机制(试行)》,进一步强调打击治理“跑分平台”的重要性。建立信息共享和快速反应机制,要求各职能部门加强线上监控、线下摸排、资金监测的有效衔接,建立“跑分平台”信息共享和交叉验证机制,以及预警信息传递、核查、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成立“跑分平台”专项治理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依法阻断未成年人涉案路径。截至目前,该机制已发出监测预警200余次,冻结可疑银行卡142张,通过信息共享机制,移送违法犯罪线索54条,公安机关刑事立案6件。
以“防”为重,建立长效治理机制。针对该类犯罪的特点,昌乐县检察院从健全“预警反治”联动机制入手,明确职责、细化任务,从依法防治、行政防治、安全防治、网络防治等多方位进行保障。立足于源头预防,联合县公安局、网信办建立“昌乐反诈联合宣讲团”,定期深入23所学校、31个社区开展宣讲,覆盖学生、群众3万余人。立足于宣传引导,以法治副校长为平台,大力开展“跑分平台”涉案类知识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等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反诈知识”入脑入心。同时推动建立对组织领导未成年人“跑分”洗钱案件的上下游关联犯罪的个人和企业的黑名单制度,实施限制高消费、限制从事相关行业的惩戒措施,并及时予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