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楠

努力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打造成服务法治实践的精品名牌

——专访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楠


  近年来,在中国法学会的有力指导下,四川省法学会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全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深化重大法治问题理论研究,基层法学会“实体化、实战化”建设提档升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为全国贡献了“四川样板”,启动运行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主导建设的现代法务集聚区——天府中央法务区,充分凸显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为服务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近日,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楠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就四川省法学会全面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创新性举措、经验性成效、标志性成果,以及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全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走深走实进行了全面介绍。

  记者:2022年11月,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实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四川省法学会在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性举措?

  刘楠:近年来,四川省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决策部署,高点谋划、高位协调、高效推动,全面铺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相关企业整体联动的法治服务新格局,着力打造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四川样本”,有力助推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效果。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方面举措:

  一是周密部署抓统筹。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靳磊多次主持召开委务会,认真学习领会中国法学会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座谈会和中国法学会《关于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就抓好贯彻落实作出具体要求。省法学会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和专题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成立以会长为组长,常务副会长、专职副会长为副组长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法学会会员部,切实加强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均成立了以法学会会长为组长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党委政法委的支持,确保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建章立制抓规范。2022年,四川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印发《四川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实施办法》,明确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积极完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完善。眉山市东坡区针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公共决策、信访积案化解制度机制已经探索建立了委托制度、双向反馈制度、考核制度,并取得初步成效。今年8月,为进一步规范县级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省法学会制定《县(市、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指引》,明确了县(市、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工作任务、权利义务和工作流程,健全完善了遴选、回避、退出与保障等制度,为全面提升首席工作质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层层督导抓落实。四川省法学会将实现首席制度省市县三级全覆盖作为2022年度工作重点,纳入平安建设年度目标考核。围绕这一目标,省法学会倒排工期,分阶段明确目标任务,建立了全省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台账,对各地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或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每周、每月、每季度具体工作进度,采取“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方式,实行“周报告、月盘点、季通报”,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此外,四川省法学会利用疫情防控“窗口期”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指导和跟踪督导,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落地落实。同时,举办培训班,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作为培训重要内容,提高各地抓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能力水平。

  记者:四川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在推动法学会各项工作上,有哪些经验性成效?四川省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参与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和重大信访积案化解方面,取得哪些标志性成果?

  刘楠:截至2022年底,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均结合实际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遴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992人,入库专家4810人。各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和重大信访积案化解等事项,为推进全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政策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组织参与重点项目会审1200余件,出具法律专业指导意见书2400余份,化解各类疑难案件2700余件,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注重融合,固本强基促提升。将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纳入“双百”活动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之中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结合四川实际,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提高法治宣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实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与“双百”活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深度融合、高效联动。2022年,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牵头的“法治宣讲团”,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三州、进三区、进高校、进企业开展“双百”法治宣讲活动17740场、听众达241.18万人次,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推动各级法学会建立由当地党委政府主导、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领衔、志愿者积极参与、法学会具体负责的“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宣讲队伍,组织专家下沉一线“坐诊”、走访企业“巡诊”、联合各方“会诊”、云集线上“急诊”,打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与县、乡、村直接对接方式,让基层行活动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课堂,助力基层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防范重大风险。

  二是强化宣传,典型引路立标杆。1年来,在省法学会官网、微信公众号分别发布文章40余篇,在民主与法制网发布文章70余篇,广泛宣传报道四川省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经验做法。在全国率先编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典型案例,为全面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高质量范本。今年,省法学会融媒体中心以讲好“首席故事”为题,组织专业力量到眉山、宜宾、巴中等五地拍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专题片5部,用新媒体形式展示四川“首席”工作,从不同角度再现基层创新工作经验及成果,切实提高了制度品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是创新驱动,倾力打造树品牌。各地积极探索创新适合本地特点的新举措、新经验,聚力开创具有四川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新模式。甘孜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牵头,采取“实地走+现场拍”点对点“望”、“亮身份+明态度”实打实“闻”、“秉公心+持耐心”面对面“问”,“勤沟通+深引导”手把手“切”四诊模式,精准找出争议焦点,成功化解德格、白玉两县三村一起跨度逾百年的草场边界纠纷;绵阳市游仙区充分发挥“首席把脉”的“府院联动”机制作用,稳妥处置丰泰投资集团系列公司交房、办证纠纷案,顺利推进破产重整工作;宜宾市采取“五度”(排查强“力度”、化解抓“速度”、调解选“角度”、宣传有“广度”、服务重“温度”)工作模式,化解蟠龙湖水库165户居民房屋炮损纠纷等典型案例。

  9月26日至27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会议上,我们作为参会代表观摩学习了广西的经验,与兄弟省(区、市)的法学会负责人以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代表共同探讨了多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实践新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四川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四川省法学会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砥砺前行,进一步增添措施、拓展载体、提升服务,深化具有“四川特色”的创新经验,努力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打造成法学会服务法治实践的精品名牌,为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