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在天津举办
本报讯(记者张君 焦新波) 12月16日,由中国法学会指导,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法学会共同主办,天津市法学会承办,南开大学协办的首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办。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王庭凯,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天津市委政法委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法学会副会长王红卫主持开幕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法学会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主持本省(市)阶段研讨交流活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是京津冀三省市法学会共同繁荣法学理论研究、服务法治建设实践的重要载体。2014年6月,由河北省法学会发起,三省市法学会签订了《京津冀法学交流合作机制框架协议》,之后共同举办了八届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2023年7月,三省市法学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2014年签订框架协议中的“五项机制”进行充实、完善、深化、细化、优化,将已经举办八届的“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升格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
据了解,首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的主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法治促进”。论坛共征集到论文350余篇。
经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组委会研究,2024年第二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由河北省法学会承办。河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周保刚在首届论坛闭幕式上代表河北接过第二届论坛承办单位“接力棒”,并向广大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发出诚挚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