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法学会扎实推进“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校园普法宣传活动

扬法治之帆 行平安之舟


  本报讯(记者王红喜 通讯员周文 莫明星) “法治意识不可少,举手投足要三思”“冤冤相报何时了,不要以暴来制暴……”这是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法学会普法志愿者走进王城初级中学,开展“预防校园霸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法治主题班会上为同学们传授的“锦囊小计”。

  今年以来,洛阳市法学会组织市、县两级法学会举办“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校园普法系列宣传活动,2360名普法志愿者走进1420所中小学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宪法晨读、国旗下演讲、法治主题班会队会等活动8430场次,发放普法用品、宣传图册11万余份,受益师生达80万余人。


  高点定位谋划

  洛阳市法学会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校园普法宣传作为平安洛阳、法治洛阳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2023年“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校园普法宣传活动工作方案》,与“双百”“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成员单位密切联系,组织召开协商会、推进会13次;深入学校、街道社区实地调研17次。各县(区)法学会、各学校(校区)也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创造工作条件,其中西工区、洛龙区、涧西区、孟津区等县(区)成立“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校园普法活动领导小组,截至目前,已召开专题专干会议190余次,征求建议意见480条,制定改进措施260项。

  活动明确工作重点,以“弘扬法治精神,护航平安校园”为宣传主题,以全市各高中、初中和小学等学校师生为宣传对象,以宪法、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为主要内容。其中偃师区、老城区、汝阳县、伊川县等地中小学按照市、县两级法学会的部署要求,坚持日常教学与普法教育“两手抓”,着力在探索新方法、培育新亮点上下功夫,确保活动组织有章法、落实有标准,成效有高度。

  该市法学会高度重视新媒体法治宣传工作,通过多媒体平台扩大普法宣传活动的社会影响、法治效果。宜阳县、老城区、洛龙区等县(区)坚持开展活动和政法宣传“两不误”,依托本地主流媒体的同时,坚持每周向市法学会报送动态信息6篇以上。市法学会在“洛阳法学网”、“法言洛阳”头条号、市法学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整理推送信息650篇,被省法学会及其他法制类媒体网站刊登转载活动信息720篇次,“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校园普法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关注度持续壮大。


  突出“实战”效果

  “你认为什么是校园欺凌?”9月20日,洛阳市新安县法学会普法志愿者白伟伟与新安县外国语初级中学的学生深入互动,结合真实案例,以案释法,为学生送上一堂精彩的“校园里的罪与罚”法治课。在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他与同事又为2000余名师生送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治课,并向学生们发放普法宣传资料5000余份。

  这是市、县两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普法志愿者积极参与校园普法宣传活动的缩影。截至目前,洛阳市法学会共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256名参与活动,深入讲解相关法律规定,不断提升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活动开展以来,伊川县组织“百名干警进百校·普法走进第一课”系列活动,县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会长参加启动仪式,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影响力。涧西区人民法院院长、教体局局长、关工委主任等走进学校,组织法治讲座、赠送法槌等活动受到普遍好评。洛宁县组织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走进22所中小学常态化开展“法润青春,守护未来”送法进校园活动,以升级代练游戏账号、群内发红包返利、网络追星诈骗等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向同学们普及网络诈骗实施的常见手段,提醒同学们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民法典,基本法,涉及万户和千家;合法权益有保障,公民终身都用它……”宜阳县着力提升普法的质量和水平,把民法典编排成“快板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法律知识精髓宣传到位,赢得县初级中学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洛阳市县两级法学会还积极引导学生骨干和学生志愿者当好“宣传员”,推动法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会团”,发挥集中普法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已组织法治专题辅导报告、以案释法集中展示活动550余场(次),开展法治漫画、书法创作、法治手抄报展评和“校园无诈”“青春无拐”法治小品演出1530余场,开展法治主题班会、队会团会等6230余班(次)。


  宣传实践同步推进

  “组织这次‘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真实体验庭审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敬畏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筑牢他们远离犯罪的心理防线……”10月26日,洛阳市第五高级中学团委的张老师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县法学会部署要求,我们组织60名师生代表走进老城区人民法院,开启奇妙的法院之旅。接下来,学校将陆续组织学生走进法院,接受法治教育。”

  10月21日,栾川县白土镇200名学生走进“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洛阳市人大代表牛鸿儒介绍,按照市、县“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普法活动安排,此次参观活动对学生们很有教育意义,增强了他们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在各县(区)法学会的积极主导下,各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图书角、墙报栏和班级(家长)QQ、微信群、手机短信等传播方式,为师生和家长推送直观可视的法律知识,发挥“网、端、屏”新媒体手段,采取“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一体传播,线上教育与线下宣传同步推进,构建了全方位、多领域、广角度的宣传格局,使“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普法活动的受众数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据洛阳市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所属县(区)30多个“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采取“请进来”“送回去”“零距离”“沉浸式”等方式,共邀请4万余名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代表参观学习,法治效果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