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赤壁市“首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为小区居民解决揪心事、烦心事
冬日的阳光下,湖北省赤壁市赤马港街道雍景新城小区内人来人往,充满活力。11月末的一天,在小区内的文体广场上,一场篮球友谊赛正在进行,亲子活动、义诊义检等贴心便民服务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小区居民。与此同时,赤壁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刘志超进行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平安创建、反跨境赌博、禁毒等法治宣传,也吸引了大批小区居民驻足。
刘志超也是雍景新城小区的居民,他被赤壁市法学会聘任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后,于今年3月牵头组建了雍景新城小区首席法律服务团队,团队的4名成员都是小区居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自此,赤壁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雍景新城小区正式“挂牌坐诊”。
“小诊所”解决小区大问题
“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法律诊所’开到社区,目的是只要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居民就可以在家门口随时咨询。”刘志超说。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的牌子刚刚在雍景新城小区挂上后,就有居民上门来咨询小区电动车收费的问题。
原来,雍景新城小区开发建设时没有设计电动车停车位和充电桩,而居民电动车停车需求越来越突出,加上物业公司为了方便管理,要对每辆电动车每月收取30元的管理费。从2022年开始,就不断有业主向街道和社区投诉,最多的一天,仅12345就针对雍景新城小区电动车收费问题接了17个工单。为此,赤马港街道安排专班多次组织调解,都没有成功。业主认为公共空间怎么使用是他们的权利。物业则表示建设停车棚和充电桩需要投入,而且收费经过了公示和部门审批,也是合理合规的,双方互不退让。
“小区内电动车乱停乱放,消防通道都给堵死了,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同时电动车‘飞线充电’也有很大的火灾隐患。所以,小区内一部分业主要求禁止电动车进入小区。但是,一些业主则认为他们购买电动车是为了方便出行,并且愿意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只要能解决充电问题,物业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业主之间的需求不一样,要求解决矛盾的方式也不一样,看似是社区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却易引发大冲突,影响的是社区里的‘大和谐’。因此,我们‘首席’团队通过走访,找到矛盾的焦点,反复沟通做工作,确定了解决方案:一是每辆电动车收取上牌费用15元,方便识别管理;二是在小区内合理设计电动车行车路线,实行人车分流,并专门为电动车行驶区域划定黄线;三是规划建设电动车停车位及充电桩。方案既解决了居民停车问题,又可以利用刷卡充电所得解决物业的投入。”刘志超说。
赤马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宋武先说:“调解专班根据‘首席’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召集各方人员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这个困扰大家很久的涉众矛盾得到圆满解决。通过这个事情,让我们看到了‘首席’团队的专业精神和责任心,更看到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社区后,为依法管理社区起到参谋和助手作用,提高了社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这也更坚定了我的决心,一定要把‘首席’工作制度落实好,全力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
“首席”牵头团队参与,问题解决在社区
记者了解到,在赤壁市法学会支持指导下,赤马港街道办事处探索建立了“四单”工作法。即“群众点单—法学会派单—专家接单—群众评单”。通过“四单”工作法,完善了“首席牵头、团队参与、共同缔造”工作模式,实现了群众需求与专家服务无缝对接和良性互动,形成了矛盾在小区内发现、问题在小区内解决、服务在小区内延伸的治理格局。
宋武先表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驻雍景新城小区成立工作室,给该小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矛盾纠纷调解,在以案释法方面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8年8月,雍景新城小区内居民游某借给好友王某8万元,当时因为两人关系很好,就没有打借条,后来王某还了1万元后,就一直没有再还钱。游某催要多次,王某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为了讨账,游某用尽了各种办法,情绪越来越激动。社区了解情况后,找到王某做工作,但王某根本不配合,认为社区无权干预。
“首席”团队介入后,很快找到了事实和法律依据,认为虽然没打借条,但微信转账记录足以证明二人的借贷关系成立。
“我先耐心做了游某的安抚工作,稳定他的情绪,并陪同游某找到王某,亮明身份,摆事实、讲法理,还把王某将来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都讲清楚了。经过两次调解,王某最终答应从今年8月开始,1年内分4次还清欠款,双方签订了还款协议,目前首期还款已到账。游某的借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刘志超说。
刘志超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后,他专门找到游某,指出凡事要依法维权,不能触碰法律红线。游某连连点头,表达了感激之情,保证以后一定规范自己的言行。此后,每次小区开展活动,特别是法治宣传活动,游某不再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而是成为一名积极的志愿者。
“首席”“坐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雍景新城小区有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加入后,功能更加齐全,力量更加强大,能全天候为居民开放服务,小区居民都在这里议事、学法。
记者在采访中正好遇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平安之家举办的一场法治宣传活动。刘志超告诉记者,这样的法治宣讲活动,他们每月都有安排,并且每月都有主题和重点,以丰富的形式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
宋武先告诉记者,在赤壁市法学会的指导下,赤马港街道还在雍景新城小区设立了“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实践站,组织12名青年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课堂、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小区里的物业服务问题、邻里纠纷、居民维权等烦心事,也都在家门口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顺便得到解决。
今年5月,雍景新城小区居民刘女士应聘到某餐馆工作,干了6天后,老板郑某便让她回家等通知,结果等了好几天都没有消息。刘女士找到餐馆老板,老板却说人已经招满了,不要她了。刘女士要求郑某支付其6天试用期工资,郑某表示试用期没有工资。
“首席”团队了解情况后,团队成员饶蓉陪同刘女士找到郑某,亮明自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团队成员的身份,对郑某进行了普法教育,指出刘女士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明确告诉郑某,试用期不支付工资是违法行为。通过情理法多角度进行说服,郑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当场给刘女士结清了工资,并向刘女士道歉。
宋武先告诉记者,小区居民遇到的很多事情,可能不是很复杂,但常常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只要居民有需求,“首席”团队都会积极回应,按照事情的难易程度,需要“首席”专家介入的,请他们出具法律意见书;需要把关的,请他们提供指导;对于一些敏感、特殊的对象,“首席”团队出面化解,真正实现了让最需要帮助的群众能够及时得到“首席”团队的支持。
记者获悉,雍景新城小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每周三有一名团队成员在这里坐班,接受群众咨询,该小区的“首席”定期“坐诊”后,其他小区的居民找到街道,也想成立这样的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对此,赤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刘珈表示,赤壁市将继续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首席”参与小区治理工作模式,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深入落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全面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赤壁、法治赤壁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