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发起人谈老龄法治
让老年人感受到更多司法温暖和法治力量
——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发起人谈老龄法治
“一男子任由父亲遗体在家中腐烂。”2022年6月末,看到某媒体刊发的报道后,受疫情影响居家办公的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会长、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曹燕浑身一激灵,闭上眼睛,静默了一会儿,迅速联系“80后”张婷。
“我们应该做点什么!”简单向张婷复述完所见所闻,曹燕长出一口气。她没想到过去人们常说的“养儿防老”,在这起案件中变成了儿子看着老父亲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不但不闻不问,还在发现父亲死亡后任由其遗体腐烂。
“除了开展理论研究外,我们还应加大涉老法律宣传工作。”结束与张婷的通话后,曹燕又联系了北京天达共和(西安)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贾永进律师。
这件让曹燕意难平的案件发生在上海,她紧急联络的张婷和贾永进均担任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张婷现任陕西瑞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是陕西省积极开展智慧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者、推动者。三人也是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的重要发起人。该研究会因何成立?已取得哪些成果?未来有哪些规划?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了他们。
缘起
“我是被架起来的。”谈及当初为何选择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张婷回忆说,在前任总经理带领下,他们公司刚开始主要开发智慧养老产品,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接触,她渐渐爱上了这个行业。
“每一个人都会变老。现在,我们带队伍、培养人才,服务‘30后’‘40后’‘50后’,将来我们老了,也需要年轻人为我们服务。”张婷介绍,2013年开始,他们公司针对客户需求专门研发了“爱心钥匙”,为居家老人提供康养服务。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4亿,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这为我们公司发展指明了方向。”张婷表示,上述意见出台后,他们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居家康养服务、社区养老、中医保健等方面积极发力,成立养老院,专门为高龄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这时,我们遇到了法律问题。”
一名儿女在国外的老人住进瑞泉养老院后,倍感养护人员照料的细心,遂立下书面遗嘱,自己在去世后将全部财产无偿捐赠给瑞泉养老院。得知该消息后,另一名老人也要将自己在西安市郊区的住宅及城区房产捐赠给瑞泉养老院。
“老人天天和护理员说。”张婷迅速联系公司法律顾问贾永进。
贾永进介入涉老法律服务,可以追溯到2005年。这一年夏天,西安市某区城中村的一名70多岁的老人薛某某前往贾永进供职的律所要求作“遗嘱见证”。
原来,薛某某之前在西安火车站摆摊做生意时,捡到一名因病被遗弃的女童。经过几年治疗,女童身体逐渐恢复健康,薛某某十分高兴,找到自己儿女,明确表示要将女童当作自己的孙女抚养长大。薛某某的儿女不解,引发纠纷。
“当时,双方闹得很厉害。老太太好几年都不和儿女来往。”贾永进回忆说,薛某某找到律所时,身体每况愈下,她担心自己过世后,孙女被儿女赶走,没有地方居住,遂在律所见证下立下遗嘱将8万元存款及部分房产留给孙女。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贾永进说,后来,他常想怎样才能让老人做善事得到法律保护。和许多同事探讨后,他们将处理薛某某的事项进行总结、整理,形成律所新业务“遗嘱见证”,并坚持至今,“现在每年处理这方面业务十几个。”
但担任张婷所在公司法律顾问后,贾永进遇到的除“遗嘱见证”等法律业务外,还会碰到各种涉老法律纠纷,如老人在养老院打架、康养费用缴纳与退费、老人在养老院因病离世等。接触多了,贾永进发现,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养老机构的性质及服务标准缺失等亟须进一步厘清与完善。
一个偶然的机会,贾永进认识了曹燕。三人多次交流、沟通后,决定依托西北政法大学的专家学者资源,联合理论界、实务界成立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主办并出版学术集刊《老龄法制论衡》,开展老龄工作法治研究和实践探索。
实践
“我们的初衷是整合涉老产业上下游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等单位的优质资源,共同推动老龄法治研究和实践探索。”曹燕说,2021年4月,经陕西省法学会批准,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正式成立。
近年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在《意见》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发文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2019年4月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2020年12月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健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政策体系,扩大多方参与、多种方式的服务供给。
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作专门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国家陆续出台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张婷表示,他们公司近年来以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理念,通过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引进专业社会组织、设立养老驿站和社区服务站、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方式积极探索,有效解决了许多老年人养老难题,逐渐实现了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
“我们还参与地方行业标准修改、制定、咨询、研讨等工作。”张婷介绍,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成立后,他们依托研究会,在不断总结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经验的同时,积极推进陕西省养老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据了解,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启动《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制定工作以来,以曹燕、贾永进等为代表的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成员,多次以立法咨询专家身份参与条例草案的修改、完善,为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贡献了重要智慧。
今年8月下旬,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联合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组织“迈向乐龄时代: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法治保障论坛”,邀请来自省内外的6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就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涉老立法的构想、养老法律服务体系构建等深入研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陕西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81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20.5%,超过全国平均值。“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涉老年人司法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贾永进呼吁,在立足我国国情、吸收借鉴国外已有成功经验基础上,完善健全老龄法治,让老年人感受到更多司法温暖和法治力量。
“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案件中,公检法机关要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主动作为,防止让老人证明自己是自己问题再发生。”曹燕建议。“此外,还要加强涉老法治宣传。”曹燕介绍,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自成立以来,除组织会员积极参与省内外涉老产业国家标准、立法工作外,还积极组织会长、副会长单位面向社会开展涉老法律咨询、公益性法律讲座等。
“我们将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为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法治化贡献智慧。”曹燕说,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下一步,陕西省法学会老龄法治研究会将加强新时代老龄法治研究工作,助力党委政府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