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以“政法创优工程”推动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政法系统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问题,大力实施“政法创优工程”,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用担当有为、实干笃行持续夯实平安法治基石,推动政法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紧盯“患之存者”,实施“主动创稳”工程。惠民县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维稳牵头抓总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变“治已病”为“治未病”,坚持关口前移,创建“党建引领·清薪惠民”工作品牌,突出抓好“支部建立在工地,权益保障在班组,督导检查在一线”三项举措。全县55个在建项目均已建立临时党支部,确保责有人担、事有人管,今年以来,已通过农民工权益保障办公室化解欠薪案件25件,涉及农民工193人,调解欠薪金额435.24万元,接收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反映的工程领域欠薪线索同比下降3.51%,工程领域信访数量同比下降58.3%。坚持靠前维稳,今年以来,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心系“民之盼者”,实施“主动创安”工程。深入开展“网格连心·法润惠民”强基促稳行动,推动政法、信访、退役军人事务力量主动下沉基层网格3800余人次。扎实开展“百姓夜话”活动,收集各类问题2325个,解决2301个,基层根基全面夯实。坚决守护群众,在全市率先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中心采取“窗口化、一站式”服务,设置专门接待人员,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分流处理、限期办理”。今年以来,中心共接待群众5000余人,提供法律咨询1530人次、法律援助698件次,办理公证事项342件。截至目前,全县实现无讼村(居)624个,全市占比35.97%,居全市第一位。坚持源头化解,高标准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设置接待室、团体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七大功能区域,已实现“心灵有约”线上交流服务和“心灵氧吧”线下减压放松一体化服务,坚持“1+3+N”的授课模式,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心理建设服务。今年以来,该中心已开展活动50余场,服务群众1500余人,在矛盾纠纷调解、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打防结合,命案连续16年全破,八类暴力犯罪连续7年破案率100%,电诈打防、传统侵财犯罪打击、大要案侦破三项考核连续4年全市第一,全县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牢记“责之重者”,实施“主动创新”工程。强化阵地建设,将法治服务与政务服务有机结合,在县政务中心打造了面积3967平方米的“法智护航中心”,13个单位(部门)入驻中心开展业务办理。该中心创新设置了法治服务共享室、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区、企业发展辅导厅等11个功能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以来,为中小企业开展法律培训49次、法治宣传69次、提供法律咨询1265次、参与调解案件83件,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狠抓审判质效,正常审限和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均为100%,平均办案天数30.78天。在全省率先成立检察院驻县司法局检察官办公室,合力推动依法行政。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19地市来参观学习,法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人之强者”,实施“主动创建”工程。坚持政治建警,组建“政青春·法惠民”青年党建联盟,建立青年政法干部储备库,开展业务培训3期,下沉基层一线6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89件,组织宣讲宣传等各类活动52场次,青年干警素质全面提升。坚持以学赋能,开展全县政法综治维稳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政法各单位班子成员,各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共53人赴厦门开展学习,培训以专题授课及现场教学相结合方式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组织全县政法系统广大干警观看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监督执纪执法工作成果展,教育警示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线。2022年以来,全县政法系统共有31个集体、30名个人受到市级及以上表彰表扬,展现了政法队伍良好精神面貌。
(作者为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