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社区矫正工作协同发展再出新举措

  本报讯(记者马付才) 近日,京津冀三地社区矫正部门召开京津冀社区矫正工作协同发展协议签约仪式,京津冀三地司法厅(局)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就推进京津冀社区矫正协同发展进行了交流,并签订了《京津冀社区矫正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今后,京津冀三地将从以下四方面协同发展:

  加强社区矫正执法合作。三方协同做好审前调查评估,请假外出期间监督管理,变更社区矫正对象执行地,落实与户籍有关的社会保障措施,异地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工作,重大敏感时段和重大活动期间管理教育和支持三地相邻市(区)、县(市、区)建立更为具体的联动机制。

  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协同。推动搭建三方社区矫正数据共享平台,努力形成共享数据库,实现三地社区矫正数据的共享与流转,实现跨区域社区矫正数据的可靠交互,为三方一体化办案提供数据支撑。推动跨区域社区矫正审批业务实现线上流转,共享在线教育资源,互动开展在线远程教育、心理测评、法律咨询等服务。

  加强工作学习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机构队伍、刑罚执行一体化、规章制度、基础设施、经费保障、执法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力量建设和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及时通报工作情况。组建联合执法工作组,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在业务培训中,相互支持提供教育培训平台和师资力量。

  支持雄安新区社区矫正工作。加强体制机制研究,协同做好在新区就业、创业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支持三地社区矫正好经验或典型做法在新区先试先行,支持新区参与三方联合业务培训、联合执法检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