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综述
加大普法力度 夯实法治根基
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四川省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综述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提出了要求。
自2008年中国法学会、司法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部署“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以来,四川省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发挥主力军、突击队作用,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推动法治宣传、法治咨询、法律服务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为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实践贡献了青春力量。
2022-2023年,四川全省共开展“基层行”活动23万余次,举办法治讲座2.3万余场次,普法宣传4万余场次,模拟法庭5226场次,法律服务13万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720万份,普法志愿者8.8万余人,受众人数3400余万人,线上服务3.8万余场次,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
凝聚法治力量,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浸润人心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普法志愿者……”7月25日,由四川省司法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法学会共同举办的以“追寻红色足迹”为主题的四川省2023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启动仪式上,身处巴中、广元、雅安、广安、泸州、阿坝、自贡、乐山等8地的青年普法志愿者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立志将普法宣传教育带到巴蜀大地每一个角落。
这是今年四川省法学会为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扩大法治宣传效应的一次有益尝试。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四川省司法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法学会三家专门联合成立活动工作小组,并印发《2023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当天,四川省法学会发扬本省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红色传统深厚、红色故事源远流长优势,在邓小平故里、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等彰显红色元素的8个地区,同步启动2023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并全程网络直播,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红色安顺,大渡河畔。活动当天,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青年普法志愿者齐聚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举旗宣誓畅谈,共话法治亮点,共谋普法新篇。
红色泸州,血耀热土。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战争纪念馆,“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向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发出号召:要致力传递中国法治“好声音”,努力争当基层依法治理“好帮手”,服务解决群众“烦心事”,努力在“基层行”活动中再立新功。
红色经典,伟人故里。广安市青年普法志愿者以“主力军”“宣传员”“贴心人”“先锋队”多重身份,立志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
从一个个见证过激荡风云的红色地标出发,四川的青年普法志愿者怀揣着满腔热血和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迈着轻盈矫健的步伐,投入到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的生力军作用。
创新普法模式,让法治宣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四川省法学会聚焦重点受众,深化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工作中的运用,构建“‘两微一端’一网一刊物”法学宣传平台,推动“基层行”影响力、品牌力不断提升。
为提高“基层行”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四川省法学会聚焦重点内容,采用“专栏+基地”牵引式宣讲,坚持“宣、教、研、讲”深度结合,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干部轮训、国家工作人员学法重要内容,推动入脑入心。
此外,还牵头开设“聚焦党的二十大·畅谈心得体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专栏,累计刊发学习资料700余万条,发布重要信息80余万条,拍摄宣传视频3000余条,征集有影响力的理论文章、权威专访2000余篇并汇编交流,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法治宣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法治的初心不断积聚着能量,越过高原草地跨过江河山岗,前行的步伐总是无法阻挡……”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四川省法学会围绕“基层行”活动推出原创MV《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广大普法青年志愿者中产生强烈共鸣,掀起传唱热潮。此外,成功举办首届“法治建设有我·最美随手拍”融媒体作品挑战赛等活动,征集《党旗飘扬在虫草山·伴随服务在一起》《茶馆里的反诈宣传》等优质作品2000余件,网络总点赞量达1472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起,四川省法学会接续开展的“建设法治四川·青春奋斗有我——青年普法志愿者网上签名”活动,探索形成了“新媒体传播、互动化参与、沉浸式体验”的学法普法新模式。活动一经上线,就得到四川省青年团员、高校学生、法学法律工作者、法学会团体(个人)会员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支持,截至10月17日,已有超过75万人签名参与。
“法律条文晦涩难懂,三两句总说不清,该怎么办?”自贡市青年普法志愿者通过业务优势和技能,用漫画形式诠释法律条文,把法条上“冷冰冰”的枯燥文字变成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漫画,让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增强法治意识。
作为代表璀璨古蜀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三星堆的每一次“苏醒”都惊艳世人。“你是出土文物,绝对禁止买卖!不是你的东西你摸不得,文物灭失损坏……”去年,广汉市创新三星堆遗址保护法治宣传形式,用一曲《拿什么保护我的堆堆儿》说唱刷屏。今年,广汉上线了以三星堆遗址法治保护为主线,结合法治热点及群众关注焦点的法治创新讲堂“堆堆说”。
如今,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法律,已然成为四川省各级法学会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亮点模式。
优化法治服务,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近年来,四川省法学会坚持把“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作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八五”普法重要内容,推动与法学会各项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法治信仰,传承法治文明,赓续法治血脉,接力普法守法,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四川法学力量。
记者注意到,四川省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四川样本”的同时,全方位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与青年普法志愿者融合发展,积极发挥“首席”引领担当作用,用活“首席”资源,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立足社会民生,创新开展热点普法、网络签名、寻找最美青年普法志愿者等法治宣传活动。
随着四川省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基层行”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不断丰富,巴蜀大地上逐渐探索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四川特点的经验做法。
成都市根据自身优势,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专家库,建立普法课件库、以案说法案例库、法治文化资源库,打造“青春龙泉驿”“李冰法治讲堂”等网络普法阵地,动员专家和青年普法志愿者参与法治宣讲597场,接受法律咨询15.6万人次。
宜宾市青年普法志愿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多形式的“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春水”法治主题宣传活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甘孜藏族自治州结合地区实际,立足群众法治需求,组建了一支懂政策、知法律、通藏语、擅宣讲的“甘孜红”女子普法团队,打造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骨干的“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等品牌,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有力推动全民普法教育在甘孜落地生根。
在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过程中,四川省法学会充分发挥“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巡讲团等领军人物作用,不断优化法律服务,强化基层“一地一策”“一县一品”普法宣传,建成县级“法律服务诊所”382个,乡(镇、街)“法律服务站”2817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近2.8万个,培养“法律明白人”近15万名,通过举办“法治赶场”“背篼普法”“墨韵书香”法治文化展、法治文艺汇演等方式开展活动4000余场(次),覆盖人数超200万人次,实现了法治宣传接地气、以案释法润民心的效果。
服务法治实践,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朋友欠钱不还,我将聊天记录截图发朋友圈,是否构成侵权?”“宅基地的概念?进城落户农民能否继续保留宅基地使用权?”……在峨眉山市黄湾镇天景社区“法官讲法”活动现场,针对农村常见问题和社会热点,青年普法志愿者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以案普法,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融入式”参与开启“实践式”普法,让法治教育更“走心”。
3个小时的翻山越岭,汉藏双语“马背宣讲团”到达远牧草场临时聚居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年普法志愿者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常用法律知识传达给牧民群众。阿坝州创立了“四圈四同”“格桑梅朵”“法治阳光”“指尖普法”等普法品牌,寓教于乐、浸润人心,通过“汉藏双语宣讲团”“马背宣讲团”“姐妹宣讲团”等普法队伍进藏乡入羌寨、进寺庙入扎康,深入开展“基层行”活动1.7万余场次。
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青年普法志愿者大力参与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精准护航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巴中市恩阳区组建“法治跑团”,为企业提供“点餐式”“订单式”服务,出具体检报告106份,办理企业委托事项89个,化解涉企涉众矛盾纠纷46件。
为持续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进三州、进三区”活动,四川省法学会组建“汉藏双语宣讲团”57支,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开展法律咨询、政策宣传等506次,化解涉灾涉稳矛盾纠纷832件,有效助推依法治理常态化。
在加强法治文化研究、抓实宣传载体建设、聚力提升活动实效方面,眉山市坚持深耕“三苏”法治文化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获得各界充分肯定。
据四川省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紧紧抓住青少年等重点群体,压实推进“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深入实施“青春志愿·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志愿服务,分批打造宣传教育实践基地100个,目前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713场。
四季更迭,风雨兼程。如今,“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已经成为普法宣传和法治建设品牌工程,成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成了广大青年参与法治建设的实践平台。四川省各级法学会始终厚植“创新推进全民守法,筑牢法治社会根基”这一理念,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为高质量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四川法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