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疆伊犁州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州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杨新平

做好法治建设“把脉问诊”人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专访新疆伊犁州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州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杨新平


  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是法学会发挥职能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的平台和途径。2022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法学会大力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试点工作,健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运用各种资源平台,为基层群众、民营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取得积极成效。

  9月26日至27日,全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特长和优势,坚持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持续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日,伊犁州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州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杨新平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伊犁州法学会聚焦党委政府法治建设需要、基层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的“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精准匹配专业的法学法律人才资源,结合原有的工作优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努力把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打造成法学会服务社会治理的精品名牌,为服务党委政府依法科学决策、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基层群众法律需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基础及措施

  记者:伊犁州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杨新平:伊犁州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可以说是一项“沃土破新芽”的工作。近年来,伊犁州聚焦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疆部署要求,形成了“三官一律”进社区工作机制,搭建起了品牌调解室、“一站式”矛调中心、法官工作室、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联合纠纷化解平台等重要工作平台,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

  ——“三官一律”进社区工作机制,集结资深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为群众提供专业化、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为社区居民解诉求、化矛盾、除隐患。

  ——“李丽工作室”、温月红调解室、孔马莉调解室、巴尔泰人民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汇聚一批退休老法官、专职调解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工作目标,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到群众中去,及时化解了一大批欠薪讨薪、邻里纠纷、婚姻家庭、买卖合同、金融受损等矛盾纠纷,解决了基层案多人少的矛盾,节约了司法资源,提升了基层组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水平。

  ——“一站式”矛调中心,整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法学会法律咨询专家、公证处、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等集中办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实现老百姓“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将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民营企业,服务并促进企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快形成企业依法经营、以法护企、崇尚法治、守法光荣的氛围。

  ……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搭建了服务党委政府的高端平台、服务人民群众的公益平台、服务平安伊犁法治伊犁建设的实践平台。这些探索和实践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高度契合,为更好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记者:如何将这些原有的工作机制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有机结合,真正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成为法学会服务平安伊犁、法治伊犁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

  杨新平:这是摆在伊犁州法学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对此,在印发《伊犁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试点工作方案》《伊犁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机制》《伊犁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构建体制机制的同时,我们加强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力量,统筹安排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基层法治服务平台工作。比如,明确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职责和专家委员会职能定位,既不包揽或替代司法行政、信访等职能部门职责,又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独特作用,突出“首席专家”“高端平台”“重大事项”“权威意见”等,紧紧围绕“四个重大”开展工作,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结合地方特色 探索创新

  记者:目前,伊犁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推进情况如何?

  杨新平:目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已被列入伊犁州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内容,推进工作正加快进行。

  按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推行时间表,伊犁州11个县(市)于2022年已经实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县级全覆盖。2023年,伊犁州法学会加大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力度,推动实现州县乡村四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全覆盖,建立州县乡三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吸纳1246名法学专家。同时,针对各县(市)差别大、法律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伊犁州法学会加紧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资源共享机制,科学调配法学会系统专家资源,为法律人才资源不足的县(市)提供支持。

  此外,伊犁州法学会还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案例库,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20条、典型案例90余件次。其中,“做好法治建设的‘把脉问诊’人——走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伊犁样本’”“依托‘中哈合作中心联合纠纷化解平台’建立口岸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等典型经验做法被自治区法学会肯定。

  记者:在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过程中,伊犁州进行了哪些创新性探索?

  杨新平: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全面铺开后,伊犁州法学会统筹各县(市)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经验做法。

  伊宁市法学会依托“李丽工作室”创新“三用三多”工作法,即“用心用情用力、多想多谈多帮”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奎屯市法学会依托“三官一律”进社区工作,建立“首席指导+数字赋能+网格管理”工作模式,整合现有数据平台、网格力量,为基层排查、研判、化解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工作添动力,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格中结”的工作格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霍尔果斯市法学会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融入中哈合作中心联合纠纷化解平台建设中,成立口岸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引入政法单位、律所、伊犁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团队,推动形成“联合平台”仲裁委办公室、公证处办公室、律师调解室、综合办公室、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五室”联动工作格局,为高质高效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注入强大活力。

  伊宁县法学会依托“一联户一家庭”试点工作,结合胡地亚于孜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成立乡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团队,向群众提供“组团式”服务,实现“小事不出联户”。

  察布查尔县在琼博拉镇成立法学会工作站,依托“一站式、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一村一顾问”工作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创建专家“六诊”工作法,即日常“坐诊”、预约“就诊”、个性“巡诊”、电话“听诊”、定点“义诊”、集体“会诊”,打通依法为民、司法便民、普法惠民“最后一公里”。

  记者:在处置化解重大案件过程中,伊犁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杨新平:“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年多以来,伊犁州各级法学会以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为切入点,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着力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最紧要最急迫最棘手的矛盾纠纷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安心煤矿欠薪讨薪案为例,2022年12月,伊宁市安心煤矿因自身矿井安全问题停业,无法兑现员工工资,导致张某等41人先后到伊宁市巴彦岱镇矛调中心和巴彦岱人民法庭反映问题。考虑涉及人数众多,伊宁市党委政府提议启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机制。伊宁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介入后,迅速组成专案小组,连夜对案件进行专项研判分析,结合法律规定提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对各职能部门依法开展有关处置工作起到了关键的指导意义。

  一件件令群众满意的案件,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伊犁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随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伊犁州的落地落实,必将为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