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翼城县:出实招化解矛盾纠纷创新社会治理

  家住山西省翼城县中卫村的7户村民因20多亩小麦受药害严重,准备信访,被当地的几名老党员、老模范遇到并劝回。这些老党员、老模范是当地的“五老”,在他们的帮助下,几户村民事后拿到了相应赔偿。

  近年来,翼城县各乡镇在“党群议事会”的统领下,积极探索创新,挑选一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简称“五老”)等乡贤人士组成说事议事队伍,充分发挥政策解读、决策议事、疏导情绪、凝心聚力的作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协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并打造出“睦邻会客厅”“金牌调解室”“五老说事”“红色管家”“调解联盟”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治理载体。


  “党群议事会”议出群众好心情

  中卫村7户村民能拿到合理的赔偿,正是得益于当地创新打造的“党群议事会”机制。该村“五老”人员马清禄等在走访途中偶遇7户村民,知晓其因20多亩小麦受药害严重准备信访时,便和其他人一起劝阻,并主动给予帮助解决。他们先后三次到田间查看受害小麦情况、核实面积,并拍照取证,再到农技部门咨询受损程度。在“党群议事会”机制指导下,跟药害责任人接触,并耐心细致地给其做工作、谈利害,最终,一起信访事件在萌芽时被顺利解决。

  南唐乡政法委员陈龑告诉记者,日常工作中,除了利用说事议事队伍来化解矛盾纠纷,还在“党群议事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调解联盟”来化解“难啃的硬骨头”。

  南唐乡符册村多年的一起邻里纠纷就是利用“调解联盟”化解的一个典型案例。该村有两户村民打过官司、动过手,村“两委”班子和调解员多次调解无果。为彻底化解这起纠纷,南唐组织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其他村网格员、调解员和老干部形成“调解联盟”帮助两家化解积怨。

  调解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参会人员依次发言,由矛盾双方先陈述事情原委,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律师提供法律依据,派出所民警从治安角度提出处理意见,各村调解志愿者从情理角度释法说理。经过“调解联盟”现场说事,矛盾有了初步解决方案,首次“调解联盟”现场说事圆满成功。

  翼城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吴海玲告诉记者,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当地积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着力搭建群众说事议事平台,设立专门场所,把建设发展事、社情民意事等十类事确定为说事议事内容,让群众有地方倾诉、有渠道说理。通过“说事讲缘由、议事找症结、理事找方法、办事抓落实、评事看成效”五个流程形成闭环,构建起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基层治理体系。


  “全科网格”兜起民生大小事

  在翼城县,活跃在群众周边的网格员是一支能在矛盾调解化解中挑起大梁的队伍。

  今年6月,翼城县唐兴镇文昌社区网格员皇甫园园接到居民反映,该小区的自来水管道坏了。得知这一消息的她火速到达现场,并联系了维修管道的人员和机械。当维修机械和人员到达现场后,住户因担心管道破损会给房屋地基造成损坏,不同意进行大规模施工,且情绪比较激动。

  无奈之下,皇甫园园只能耐心地和当地住户沟通商量,在确保不会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下,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开始挖路修理管道,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居民的财产得到了保护,生活用水恢复正常。

  修理完毕后,垃圾和污泥挡住了居民的通行,她又将现场清扫整理干净,把垃圾桶放到合适位置。“当把所有的活都干完后,脚已痛得不行,手上也磨出了血泡。”皇甫园园事后回忆说:“但看着道路通畅了,居民满意了,我内心特别有成就感。”

  近年来,翼城县坚持把“全科网格”建设作为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抓手,着力提升网格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构建全市领先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县共划分506个网格和3938个微网格。经过公开选聘扩充网格队伍,通过“警网融合”增强网格力量,逐步形成“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民警+网格辅助员+微网格员”五级组织体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科网格治理格局,进一步提升了预警预测预防社会风险的能力,打通了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目前,全县配备社区专职网格员232人,农村网格员225人,网格民(辅)警188人,网格辅助员1302人,微网格员3938人。截至目前,全县共受理有效事件38096件,办结38055件,有效办结率达99.9%。全县人民调解矛盾纠纷471件,诉前调解案件696件,公安调解矛盾纠纷567件,全县未发生一起“民转刑”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从源头上根植法律常识

  为从源头上强化法律意识,形成覆盖全域的立体化法治宣传教育大格局。多年来,翼城县历届县委、县政府为让普法社会实践在当地法治建设各个领域延伸发展,创新打造了一档具有当地特色的普法短剧《经纬剧场》,重点宣传法治教育。

  《经纬剧场》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引导法治行为”为宗旨,坚持以“故事化、典型化、实用化、乡土化”为节目方针,以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典型纠纷、案例或热点话题为题材,坚持用群众演员,讲翼城方言,以真实再现、情景短剧的形式明理说法,并请法律专家、知名律师进行法理点评。

  17年来,《经纬剧场》栏目组精心组织编创普法教育短剧500余部、《民法典》普法系列短剧15部等,全县参与栏目编创的就有50多家单位,宣传的法律条文涉及1800余条,参与演出的群众达7000余人次,报名参演的群众达上万人,形成了“近百家单位联动、千名群众演戏、三十万人学法”的宏大法治宣传教育氛围。

  翼城县持续深入化解矛盾纠纷社会治理,应用创新调解方法,通过上门调解、平台调解等方法,结合文化特色,以群众听得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特色调解,从源头上根植法律常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