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会议发言摘编之一
努力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紧扣三个坚持 发挥三个作用 创新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走深走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会长 崔智友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法学会的工作。全区三级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以服务大局和服务群众为主责,以创新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紧扣三个坚持,发挥三个作用,创新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走深走实”。
一、坚持守正创新,在服务工作大局中发挥法治“智囊团”作用
一是找准服务发展大局的切入点,解决好“为什么要做”的认识问题。法治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是法学会的职责使命。针对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增多、维稳任务繁重的实际,我们主动担当作为,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把工作重点往基层下移、法治人才往基层聚集、法治实践往基层服务,做到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在哪里,法学会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二是选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解决好“选什么人去做”的关键问题。探索创新,往往无经验可鉴,“摸着石头过河”是最好的办法。自治区法学会和梧州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于2020年3月在梧州藤县开展试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会诊、首席把脉、公众参与”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形成一整套选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管理办法、经费保障等机制。
2021年4月,中国法学会在梧州藤县召开现场推进会,向全国法学会系统推广梧州的做法。现场推进会后,广西14个市、111个县(市、区)法学会结合实际,全面推行。今年9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和法学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区共聘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461人,专家团队成员3231人,成为一支扎根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力军”。
三是把准服务法治实践职责定位,解决好“怎样做”的方法问题。我们坚持公平正义,把主要职责定位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上,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严格在法治轨道上依法办事,正确处理好与政法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办好办实不包揽。
二、坚持法治思维,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法治“攻坚队”作用
一是依法依规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法理支撑,助力高质量发展。我们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参与地方立法,比如,参与制定出台《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推荐一批法学法律专家担任区、市、县党委政府法律顾问,首席专家团队提出的2876份意见书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运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播出北海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吴方权化解侨港妯娌安置房租金分配问题的故事,在社会上产生良好效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边疆安宁。
二是依法依规为信访群众解决合理诉求,助力信访工作法治化。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浦江经验”,从2020年开始,持续牵头与自治区信访局开展“百日百案”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活动,组织法学会会员,每年包案化解100件信访“骨头案”。在此基础上,2023年又建立全区三级法学会领导联系指导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化解疑难案件制度,进一步明确区、市、县三级法学会会长、专职副会长每人包案化解1件信访积案难案,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2020年以来,全区共实体性化解信访“骨头案”438件。
三是依法依规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我们组织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百家企业活动,组织40名法学法律专家开展为期40天的专题调研,汇编东盟国家法律,为广西“走出去”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障。2022年以来,为110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共建共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法治“护航队”作用
一是搭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平台。各市、县(市、区)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整合政法各单位及有关部门力量,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比如,贺州市探索构建“五联三通”省际边界治理机制,贵港市建立政法信访“双联工作机制”,多元化解一批跨省、跨市矛盾纠纷。
二是探索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立足广西少数民族沿海沿边的实际,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边疆行”等活动。
三是建设一支扎根基层的法治服务队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及广西实施意见,区、市、县三级全部设置法学会和党组,市县两级法学会会长全部由同级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党组书记由同级政法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14个设区市、84个县(市、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任同级党委政法委委员,为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走深走实,推动全区法学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借鉴兄弟省(区、市)法学会的先进经验,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作风、更好的成绩助推政法工作现代化,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法治广西贡献法学会力量。
搭建三个平台 深化“首席”工作 以法治力量护航南宁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 农生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广西,都亲临南宁并作出重要指示,对南宁发展寄予厚望。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焦国家赋予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等新定位新使命,抢抓平陆运河全线开工、深邕合作等重大机遇,坚持跨境产业融合发展与“向海图强”双向发力,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新篇章,努力为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党的二十大将全面依法治国列专章进行阐述,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近年来,南宁市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巩固提升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宁、法治南宁。我们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与发展的“首先”、稳定的“首要”、民生的“首位”紧密结合起来,为法学法律工作者搭起法治智库、法治实践、法治服务“三大平台”,着力构建有组织机构、服务场所、工作方案、经费保障、首席专家、建章立制的“六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格局。
一、搭建法治智库平台,推动专家团队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当参谋、作贡献
我们高度重视法治智库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整合608名党委政府法律顾问、603名“一村一法律顾问”、3315名在邕中国法学会会员以及企业法律顾问、驻邕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等人才队伍,遴选200多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团队成员,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立法等问题,深入开展咨询论证、法治评估等工作,以精准高效法律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一是聚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开展法治文化“企业行”活动,组织专家团队走访53家重点企业,提供“点对点”法律服务、专家会诊、首席把脉。特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南铝加工公司时提出的“三个排头兵”重要要求,在南南铝公司设立“法律服务站”,实行专家值班制度,从经营决策、合同审查、内外部纠纷处理等方面提供服务,协助建立企业合规管理风险信息库、合规风险清单,帮助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助力打造“航空航天交通铝新材料先进制造商”,推动企业品牌走向世界。二是聚力推动开放发展。组织专家团队钻研东盟国家政策和法律,特别是加强对RCEP规则、面向东盟外商直接投资法律制度、中国—东盟自贸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东盟国家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研究,以“线上+线下”方式向企业宣讲海外安全风险防范及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保护“走出去”企业利益,为南宁深度参与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三是聚力攻坚突破发展难题。选派专业对口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积极参与推进区域协同立法,有力保障平陆运河南宁段加快建设;聚焦项目建设、投融资改革、教育科技人才等瓶颈问题,加大法律保障力度,助力制定《南宁市科技创新促进若干规定(修订)》《南宁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等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二、搭建法治实践平台,推动专家团队在解决社会治理难题上勇攻坚、善作为
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建立领导干部特别是两级法学会领导联系指导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化解重大矛盾纠纷案件制度,组织专家团队以“第三方”身份参与纠纷调解、风险化解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推动化解涉稳风险。坚持以法律为准绳,组织专家团队对各重点领域风险形成的法律因素和风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助力有效防范化解涉及金融、安全生产等一批风险隐患。二是推动化解信访积案。组织专家团队聚焦时间跨度长、涉及群众多的信访问题以及重复信访案件,从法律层面逐案诊断,以法明理、以案释法,让“小意见”发挥“大作用”,2021年以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实体性化解64件信访“骨头案”。三是推动化解矛盾纠纷。创新成立全自治区首家汽车行业消费纠纷联动调解室,让专家团队在解决涉企纠纷上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广西汽车消费领域多元解纷机制改革零突破;成立南宁市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联合调解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参与调处灵活就业人员劳务纠纷,中心全年受理争议案件1.51万件,案外调解1.28万件,为9832名劳动者追发劳动报酬超1.2亿元。
三、搭建法治服务平台,推动专家团队在满足群众法律需求上干实事、见成效
南宁市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法治方向,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当好群众身边的法律贴心人。一是加强法律咨询服务。聚焦群众对法治需求的新变化,依托“法律服务中心(站)”、法学会“会员之家”等平台,帮助不同社会群体解决乡村建设、环境保护、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急难愁盼法律问题,不断增强群众法治获得。二是加强法治建设监督。每年开展法治建设实地督察,委托专家团队对科学民主立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公正文明执法等参与评估,重点加大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评查力度,切实做到“以查促改、以评提质”,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三是加强法治氛围营造。上线运行广西首个村(居)法律顾问平台,在“爱南宁”App上线“法治服务地图”,壮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律六进”等法治宣传活动,带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努力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开创平安南宁、法治南宁建设新局面,为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以高水平法治实践护航梧州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振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法学会、自治区法学会精心指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率先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推动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作成效获《民主与法制时报》等报刊系列专题报道,为服务政法工作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决扛起先行先试重任,积极探索基层依法治理新模式
2019年11月,中国法学会负责同志率调研组到梧州调研,提出探索试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以法治方式助力解决经济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社会治理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为梧州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提供了难得契机。
(一)精心选点,率先试行。在调研摸底、评估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藤县作为试点。藤县是梧州市经济强县、人口大县,辖17个乡镇,户籍人口超百万;2022年藤县经济总量排名全区第12。近年来,藤县重大投资项目多、经济发展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基层治理愈趋复杂多变,催生了大量法律需求。
(二)积极探索,形成模式。组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成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坚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牵引,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民生敏感领域,围绕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四个重大”开展服务,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会诊、首席把脉、公众参与“六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三)示范引领,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已分类搭建起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综合5大专家库,分别聘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15名、法律咨询专家70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开展一线“把脉会诊”,参与重点项目会审上百次、出具法律意见书135份,成功处置重大案件100多起,成为维护稳定、护航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选优用准管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聚焦“四个重大”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探索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过程中,梧州始终把“选优、用准、管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为关键,把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一是通过法学会内部选才、面向社会外部引才,按照行业党组织或单位党组织初选、法学会审核、党委政法委确定等程序,建立“54321”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遴选机制。二是围绕“四个重大”确定委托咨询事项。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法律意见一经采纳的,即给予相应法律专家奖励,对表现优秀的优先推选担任上一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通过建优机制,把“首席”职能挺在前面。
(一)围绕重大决策论证,助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库”作用,为地方政府进行重大公共事项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意见,确保重大公共决策合法合规。
(二)围绕重大风险防控,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帮扶民营企业处理涉法事务、规避法律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围绕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以其专业性、中立性优势,在协助调处一些重大矛盾纠纷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围绕重大信访积案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针对重大信访积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通过专业法律分析剥离非法诉求,保留合理要求,对基层政府和信访人“双向发力”,推动信访事项合法合理解决。
三、巩固拓展试点成果,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行稳致远
四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切合了梧州实际,顺应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的需求,体现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成为梧州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基层群众解难。四年来我们坚持把专业的“首席”与发展的“首先”、稳定的“首要”和民生的“首位”叠加起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所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二是整合优质法律资源,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专业性有效性在实践探索中得以彰显。四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大力整合各领域法学专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配强首席,搭建团队,确保提供权威性高、专业性强、适配性好的法律咨询服务。
三是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构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四年来我们注重统筹部门力量,健全运行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统筹、法学会主抓,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确保这一制度有序高效运转。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发扬全国首创精神,担当实干,持续推动完善丰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篇章作出梧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