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推进平安建设取得良好实效

夯实“六大保障”举措 绘就平安建设新篇章


  “现在我们随时可以通过手机App看到父母在家的生活状况,这下可以安心在外打工了。”近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马尔康镇居民则多(化名)谈到政府的“慧眼工程”时连连称赞。

  这是马尔康市通过夯实“政治保障、法治保障、德治保障、自治保障、智治保障、心治保障”“六大保障”举措,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马尔康市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为抓手,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实现了平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同频共振,已连续两年被平安四川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


  构建“政治保障”体系 筑牢全民法治屏障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马尔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平安马尔康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市、乡、村“三级书记抓平安建设”和部门“一把手抓平安”机制,积极构建以“六治融合”“四大行动”“平安细胞建设10+8工程”为主线的“6+4+18”平安建设体系,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确保州府所在地政治安全、社会平稳。

  作为多民族融合聚居之地,马尔康市平安建设的复杂性远超一般地区。对此,马尔康市不断加强基层法治保障,着力构建社会法治良序。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马尔康市着力打造“善治巴拉”“双江双创”等企地共建治理品牌,企地关系进一步紧密,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

  为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马尔康市以创建省级禁毒示范城市为目标,全面构建“教、防、打、控、管”五大禁毒工作体系,全覆盖建成学校禁毒教育微基地、乡镇法治文化走廊、“禁毒文化广场”、“禁毒号”公交车等禁毒宣传阵地,建立“藏蓝邮差”志愿者队伍,启动“6·26”服务中心,引入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推动社戒社康“专地融合”,形成全民禁毒格局。

  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也是马尔康市推进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据介绍,该市统筹“法律政策七进”责任单位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充分发挥“格桑梅朵”省级法治宣传基地的作用,巩固完善青少年从小学至中学(职校)入学、毕业必到“格桑梅朵”进行法治教育机制,厚植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识毒辨毒能力,提升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利用农牧民夜校、“同心律师服务团”及乡村、寺庙“法律明白人”,创新订单式精准普法、“小手牵大手”等普法方式,依托“两联一进”、群众大会为载体,扩大普法宣传面,常态化开展法律政策宣传活动,推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筑牢全民法治屏障。

  目前,马尔康市已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文明和谐寺庙11个、省级法治示范校1所。2022年,因缉枪治爆效果显著,马尔康市被四川省公安厅授予“全省缉枪治爆先进单位”荣誉。


  “德治保障”促和谐 “自治保障”深化管理

  从成都出发,沿汶马高速一路向西,抵达马尔康市的首站——国家级传统村落梭磨乡色尔米村,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藏寨民居“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知荣辱、讲正气等标识标牌随处可见。

  据介绍,色尔米村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开展各类庆祝活动,探索试行“道德积分超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即,由村“道德评议组”对每个家庭在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家庭卫生、尊老爱幼等方面进行评分,以积分兑换奖品方式,鼓励全村村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

  这是马尔康市大力发挥德治教化作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马尔康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宣传见义勇为精神,2022年以来,1人被市人民政府评选为“见义勇为个人”,2人被州人民政府评选为“见义勇为勇士”。

  此外,近年来,马尔康市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动性,搭建理事议事服务平台,让更多居民参与村、社区建设事务,有效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健全村民(代表)议事、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等制度。目前,全市97个村成立村民自治组织,因地制宜成立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等,修订完善“易记、易懂、易行”的村规民约,并将乡村振兴、村容村貌、矛盾纠纷调解、疫情防控等任务细化分解到户到人,以平安村创建作为“安全阀”,把“五老”“乡贤”人员组成的调解小组作为“润滑剂”,积极构建大巡逻、大防控、大排查格局。

  截至目前,马尔康市共创建州级“六无”平安村77个、省级“六无”平安村6个。


  以“智治”织密安全防控网格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平安建设是新时代平安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今年以来,马尔康市投资100余万元在2个月内完成600余个政府“慧眼工程”,并与“雪亮平台”融合,补齐“天网”、“雪亮”和农户“慧眼”盲区,有效提升了智慧城市感知度和灵敏度,筑起了治安防控“千里眼”。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马尔康市投资1.28亿元的“智慧城市大脑”项目发布中标公示。这标志着马尔康市智慧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该系统集成智慧政法、智慧公安、智慧执法等应用,创新“政法引领+乡镇自建+企业助力”的新型信息化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智治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外,马尔康市在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面也下了苦功夫。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尔康市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秉持“救身先救心,从心出发”理念,狠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州精神卫生中心1个、“儿童之家”50个、“职工之家”23个、社区心理服务站3个、“心理驿站”2个、村级心理辅导室97个、“反家暴中心”17个,依托对口支援建立3条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成立2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该队伍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心理服务,免费为群众提供心理筛查服务。

  下一步,马尔康市将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以平安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力量,加强政策协同、工作协同、力量协同,凝聚整体合力,将“6+4+18”平安建设体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把市域社会治理成效转化为推动马尔康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