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保驾护航

以高水平平安护航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7日,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启动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第一次集中统一行动。行动首日,历城公安分局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对“公安巡查宣防、守护市民平安”行动进行直播,点击收看量超10万人次,获得群众点赞。

  2022年以来,济南市聚焦平安济南建设,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政法保障。


  守护人民安全,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历下公安分局的民警们不辞辛苦、忘我工作,为我们追回了损失,你们就是我们的保护神!”“我在济南很安全,很满意!”2022年10月30日,陈女士在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公安分局举办的“向人民报告”暨涉案财物返还仪式上激动地说。

  原来,陈女士在济南投资某项目被骗,就在她认为钱可能追不回来的时候,历下区公安分局帮助她挽回了损失,让她感受到济南的安全感。这是高水平平安济南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南市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基点,以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打防管治、精准发力,集中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据统计,2022年以来,济南市打掉涉黑恶团伙10余个,破获案件240余起,查扣涉案资产1700余万元;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破案460余起,追赃4亿余元。

  今年4月26日,济南市扫黑办联合山东省扫黑办主办、历下区委政法委和济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活动在泉城广场举办,全面展示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以来的典型案例,现场开展普法教育,耐心解答群众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济南市长清区在省级重点项目郑济高铁工程前期评估分析中发现13处涉拆迁风险隐患,区委政法委牵头文昌、平安、归德3个街道成立专项工作组,登门入户做好政策讲解、疑惑答复、矛盾化解,仅用30天就完成了拆迁任务。

  2022年以来,济南市委政法委出台《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三方机构管理办法》等机制,推动各类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应评尽评”,完成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备案630余件,为从源头减少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打下扎实基础。


  主动服务大局,让发展更加安全可靠

  济南市政法系统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工作中既护经济发展,又护生态安全。

  今年6月5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环境资源审判新闻通报会,通报2022年度济南法院十大环境资源典型案例,其中,某农业公司因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建筑物被行政处罚而起诉某区黄河河务局案入选。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搭建建筑物,不仅影响黄河行洪、泄洪,而且破坏河道生态环境。该案中,槐荫区人民法院认定《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支持黄河河务局依法履职。同时,法院本着生态优先、兼顾公司经营原则,释法明理、晓以利害,不仅实质化解了行政争议,而且使该公司主动履行整改义务,恢复河道原貌,维护了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不久前,在张某某雇佣他人砍伐林木398棵案中,商河县人民检察院由检察长出庭支持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依法要求被告人承担惩罚性赔偿和生态修复费用,守护了绿水青山,维护了生态安全。

  2022年以来,济南市政法系统主动服务保障重大国家战略,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1+4”护航体系,并围绕全市“项目突破年”要求,统筹政法力量,开展“一园区一团队”“一项目一顾问”护航行动,组建产业园区法治服务团队56个、成员261人,为重点项目配备法律顾问870人、“项目警长”347人。济南市人民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5200余件;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推行“河(湖、林)长+检察长”协助机制,加大涉黄河生态保护案件办理力度;市公安局实施“黄河安澜·生态警务”,配齐222名“生态警长”;市司法局建设近10万平米的黄河流域(济南)中央法务区,持续唱响新时代服务发展“黄河大合唱”。


  建设数字社会,让治理更加智慧高效

  济莱高铁44公里处雪野沿线有耕牛进入铁路防护区域,180度智能摄像头对此敏锐感知,即时通过铁路护路现场预警终端对耕牛的主人进行语音提示。同时,市、区、镇、村四级指挥调度体系响应,雪野段护路队员通过“数治融合”手机App收到警报,第一时间到位处置。这是济南市“雪亮工程+”的创新运用,也是数字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一个体现。

  今年3月,全国县域第一家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在济南市章丘区成立,以轻代码、短周期、低成本模式,为章丘社会治理领域搭建数字化应用场景20余个,有效解决了社会治理数据分散、部门协同力度弱等问题,实现基层治理“减负提质增效”。

  2022年以来,济南市围绕社会治理“人、地、物、事、情、组织”六大要素,推动数字社会建设应用系统资源一体、管理协同,优化调整基础、专属、直属、经济等网格2.23万个,配备网格员2.3万余名,完善1047万实有人口、570万统一地址、140万建筑物、581万房屋、153万市场主体等5大基础数据库,实现社会治理节点贯通、精准智慧。

  其间,雪亮工程提档升级,获“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公安分局“卫民小微”警务微信平台荣获2023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设备及成果展创新案例奖。

  2022年9月16日,济南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揭牌成立。中心多元调解区设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专调解等调解功能区域,引入12348热线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为当事人提供多元调解选择。

  近年来,济南市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成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四级多元矛调中心(工作站)6028个,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共调处矛盾纠纷7.2万余件,成功率达97%以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数字化实践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智慧、更高效。


  守护公平正义,让公正更有法治保障

  2021年,张某等人为某公司项目工地提供绿化、硬化地面等劳务服务,工程结束后,该公司仅支付部分劳务费。张某等人向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判决,确认该公司应支付张某等人劳务费用33万元,但因公司无可执行财产,欠薪问题一直未解决。

  2023年4月,张某等9人向历城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民事执行监督,经过释法说理,9人自愿撤回民事监督申请,历城区检察院同步启动司法救助程序。经核查,张某等人年龄多在50岁以上,以外出打工、务农为生,收入低且不稳定,有的本人或家属长期患病,因欠薪问题造成家庭困难。历城区检察院依法决定为张某等9人发放司法救助金,帮助当事人解决燃眉之急,彰显了法律的温度。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有案必收、有困必助、有需必援,市司法局出台《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持续擦亮“温暖法援”品牌,办理法律援助事项2.4万余件。

  此外,济南市还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4个区县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3个项目、2个单位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先进典型。加快政法工作改革创新,构建执法司法监督“一个格局,三个机制”,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攻坚行动和专项整治,化解涉法涉诉案件900余件,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