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市法学会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显成效

既是“矛盾纠纷调解员”,也是“法律事务指导员”


  面对案件中的“疑难杂症”,河南省信阳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既是“矛盾纠纷调解员”,也是“法律事务指导员”。他们犹如医生,“把脉问诊”,找出症结所在,开出“法治良方”,助力难题一一化解,并走进社区化身“法律知识宣传员”。作为法律“智囊团”成员,他们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专业优势,为党委政府排忧,为基层群众解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信阳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年以来,信阳市法学会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通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会诊、首席把脉、公众参与”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机制,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首席”随访发挥专业优势化解信访积案

  2022年,在信阳市光山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易海燕帮助下,一起历时十几年的信访积案成功化解。

  2022年9月,易海燕在陪同县领导接访时,了解到信访人小余(化名)的情况。1997年,小余跟光山县原地税局签订聘用合同,一年一签,连续签了3年,之后虽未继续签订合同,但小余依旧在该单位上班。2009年11月,光山县税务系统为落实省市关于清理、规范编外人员要求,口头通知小余属于清理人员,不再聘用,但没有出具书面解聘手续。2010年底,小余不再上班,但她始终认为自己不应该在清理范围内,由此产生纠纷,为此信访十多年。信访期间,对于小余提出的诉求,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

  了解事情原委后,易海燕提出“两步走”方案:第一步,虽然光山县原地税局未继续与小余签订劳动合同,但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在解聘时应出具书面通知书,保障小余的合法权益;第二,对小余提出的合理要求依法予以采纳,对过高要求进行释法明理。易海燕依据法律规定,提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得到双方认可,案件成功调解。

  小余信访问题的解决,是光山县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机制以来,解决的首个疑难突出信访问题。

  据了解,2022年,光山县法学会与县信访部门有效沟通,指派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轮流参与县信访局群众接待中心接访处访,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法律专业素养和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疑难信访积案化解等领域提供保障。

  “光山县借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有效预防化解信访案件,提升信访工作成效,信访量日渐下降。”光山县信访局分管群众接访中心的负责人吕晓光表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导向,帮助群众疏导情绪,让群众学会通过法律途径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信阳市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助力“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三零”创建工作;参加党政领导接访活动,为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疑难案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协助党委、政府依法妥善处理重大疑难信访案件。2022年以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加市县两级党政领导下访接访走访活动80余次,参与并成功化解重大疑难信访案件36起。


  对案件评查等领域进行“把脉会诊”

  犯罪嫌疑人涉嫌寻衅滋事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但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退回补充侦查。2022年6月23日,检察机关就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征询信阳市平桥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程雯升。

  作为一名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涉猎广泛的公职律师,经过细致研判,程雯升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的切入口。虽然犯罪嫌疑人殴打他人和威胁他人的行为单个计算均未达到3次以上,但殴打他人和威胁他人的行为加起来达到3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二年内多次实施不同种类寻衅滋事行为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应以寻衅滋事罪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同时,犯罪嫌疑人在短短一年内3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的情节恶劣情形之一。殴打他人,间接造成被害人死亡,属于该司法解释第二条第七项规定的情节恶劣情形。

  程雯升依法提出的上述法律意见被检察机关采纳,遂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

  这是信阳市法学会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众多成果之一。15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被纳入全市案件评查专家库,根据《中共信阳市委政法委员会案件评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推进案件评查制度化常态化。

  据了解,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机制建立以来,“首席”重点对政府决策、案件评查、立法活动等“把脉会诊”。他们积极参与地方立法的起草及法律实施的研究咨询、论证评估等工作,受邀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对会议讨论的重大决策事项、重大项目审查、重大招商合同等事项进行法律解读、阐释,提出法律意见建议,促进依法行政,防范重大风险。

  2022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先后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列席政府常务会议80余人次,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96%以上被采纳。


  “首席”深入基层助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2021年,信阳市商城县对一条道路进行施工改造,征收了沿途部分村民的农田。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作业车辆及雨水冲刷等导致泥沙堆积到了张某农田里。张某认为,自家农田并未被征用,这一行为属于非法侵占,于是找到施工方交涉。在多次协商未果后,张某采取极端方式督促施工方解决问题。

  2021年9月,接到报警后的公安机关经过立案调查,认为张某有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遂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决定。但张某认为,自己只是在维护合法权益,并未阻碍施工,因对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而诉至法院。法院驳回诉讼申请后,张某又申请再审,法院维持原判后,张某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检察机关经过调查核实后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张某又向上级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许洪奎在了解案件始末以及张某一系列的行为和举措后,判定张某有心结,并于今年6月到张某家走访。经过耐心交谈,许洪奎得知张某的心结主要来源于有关部门发布的其个人信息有误,给他造成了一定心理负担。针对张某反映的情况,许洪奎调查后发现基本属实,便依程序协调有关部门撤掉其中的不准确信息。日前,许洪奎回访时,当张某得知消息被删除后,当场表示愿意撤回监督申请。

  作为一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许洪奎用细致和耐心不仅化解了行政争议,还为基层群众依法排忧解难。这是信阳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设立以来,专家深入基层、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信阳市法学会依托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法学会工作站(点),全市八县两区共建成214个乡镇(街道)法学会工作站,3288个村(社区)法学会工作联系点,而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组成的普法志愿服务队依托这些站点,针对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需要,广泛开展法律宣讲活动,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走出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