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涉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助力古树名木保护
本报讯(记者张君) 近日,河北省涉县人民检察院对辽城乡黄栌古树、固新镇千年古槐等13处古树名木开展保护成效巡查,发现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5类问题并已全部整改,实现了全县所有古树名木“一树一证”规范化管理。
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各种林木不但栽种历史久远,而且分布广泛,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有522株,其中3株古树可称为“中华第一”,是十分珍贵的“活化石”。
河北“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开展以来,涉县检察院突出地域特色,深化“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找准古树名木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活动。通过对17个乡镇的部分古树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存在保护标志牌缺失、标志牌直接用钢钉在古树躯干固定、日常养护责任不明晰、古树枝干私搭乱建等影响古树正常生长甚至可能损坏古树的问题。
针对发现的问题,涉县检察院能动履职,依法向涉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发出诉前磋商函,督促其及时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活动,并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切实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在检察机关督促下,涉县林业发展中心在全县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全县522株古树名木全部制作并更换带有古树名木相关信息二维码的新版保护牌,每株古树都有了专属“身份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动建章立制,确立了“四个一”工作原则,实现了“一树一牌”“一树一员”“一树一策”“一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