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建设的“海宁经验”

  海宁数字政府建设突出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浙里拍照”人像采集系统等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平台,用数字化理念、技术和手段破解群众及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钱江潮来时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每年观潮达数十万人,导致潮水卷人事故频发。而在浙江省海宁市,只要游人进入观潮“风险区”,就会被“人工智能喊潮人”发现并用喇叭劝阻。两年来“人工智能喊潮人”警告劝阻7.7万多次,被劝的游人无一人落水。

  “人工智能喊潮人”是海宁市“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的一个应用场景。“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以视频资源集成整合、按需共享和深度智能应用为切口,将算法治理贯通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之中,横向可以实现44家政府职能部门和1000多家社会单位跨领域联通汇聚,纵向可以实现省、市、县、镇(街)、村(社)跨层级贯通共享。

  据悉,“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依托浙江省首个“视频办”和全国首个公共视频数治中心变革组建而来,实现了政府治理从“事后监管向事前预警、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末端执法向源头治理”转变。2021年,“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由浙江省政府发文在全省推广。


  构建“平台+大脑”支撑体系

  “我们调查发现,以前全市公共监控视频重复建设严重,一根电线杆上摄像头密密麻麻,各部门自建自用,缺乏共享和协同利用,数据潜能激发不够,应用效率低。”海宁市数字法治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李惠忠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2018年,海宁市决定以公共监控视频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平台+大脑”支撑体系,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市委政法委牵头下,海宁成立浙江省首家“视频办”,后迭代升级成全国首家公共视频数治中心。全市建立公共视频监控建设一体化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挂帅,成立联席会议办公室(也称“视频办”,设在市公共视频数治中心),具体负责视频监控建设、应用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同时,海宁市创新建立了公共视频“五统一”机制,即统一整体规划、建设运维、共享平台、技术标准、监督管理。

  “凡是财政投资视频监控项目一律由‘视频办’审核统筹,决定是否共享,科学布点,按国标和省标、行标建设。使用单位统一账号登录平台共享授权数据。”海宁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副主任杜海杰介绍。

  依托上述机制,一个被称为“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经浙江海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建成。这个公共视频图像信息共享总平台,汇聚了全市各类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资源5.4万路,其中接入社会单位视频2.3万余路,并具备接入、共享、应用能力。

  记者在海宁市公共视频数治中心大屏幕上看到,所有的视频根据需求、学科等标准设置标签249个。比如只要点击“隧道”“涵洞”标签,全市的隧道、涵洞的实时视频图像都会显现,可随时查看积水等情况。

  “全市通过整合统筹,至今减少视频重复建设3897路,通过整合和共享节约资金1.73亿元,公共视频共享率达60%以上,安全事故零发生。”杜海杰说。


  构建协同闭环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已应用于海宁市政府综合治理、执法监督、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它通过视频图像算法模型和场景应用,让一个个公共视频成为“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邮政快递行业日常监管中,快递实名认证、禁寄物品等是监管重点,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管理。如今在“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快递一件事”子场景应用下,这些监管环节可以通过快递公司安装的视频进行智能识别,未达到规范要求会实时警告快递公司负责人和邮政管理局。

  “现在,全市25家快递公司‘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全覆盖。他们通过前端实名收件、开箱验视远程视频实时管,中端快递车装运、道路违章实时查,末端派送规范实时跟的安全闭环流程,实现了快递货物年均丢失率下降50%。行业内管理服务效率提升30倍以上,该经验做法被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全省推广。”海宁市邮政管理局办公室负责人说。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目前,海宁将所有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纳入“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平台。在“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学安在线驾驶舱”子场景应用下,学校食堂有没有老鼠,工作人员是否配戴帽子口罩,煤气灶开着厨师在不在等,智能识别系统可以现场喇叭告知并报警至学校和教育监管部门。

  在“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有限空间场所智控管理场景应用中,它将海宁全市所有有限空间高危场所电子围栏、视频监控全覆盖,构建了风险预警、作业审批、隐患排查、闭环整改的有限空间线上线下协同监管模式,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目前,在海宁,垃圾桶满溢、店外经营等情况,“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会智能发现、研判,并将相关消息推送给工作人员。机动车违停后,车主会收到提醒短信。校园里一旦有人非法闯入,相关人员立马会收到警报……“人工智能机器人”根据群众的需求不断升级。

  海宁市还把分散在20多个部门和单位使用的政务无人机进行整合,将打造的“政务无人机智管平台”并入“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平台,实现各部门多个需求一次飞行完成任务,如国土测量、河道查验等,一次飞行全部搞定。“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下的无人机在执行防疫、应急救援、重大安保、大气颗粒污染防治、固废危险物查处等方面成效显著。

  据了解,今年7月开始,海宁每个乡镇(街)都组建一支非警务警情处置队伍。他们在巡逻时统一佩戴执法记录仪,将各种问题处置的结果视频同步无线上传到“慧眼智治”数字政府系统,若发现疑难矛盾纠纷,由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及时调配力量进行支援。

  “现在天上有无人机,地上有固定视频、移动视频设备,实现了全方位共享共用,构建了全市协同闭环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李惠忠告诉记者,在数字化改革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中,海宁还创建了“E图智汇数智系统”,整合原有各平台数据,形成全市人员、房屋、店企、事件、风险预警五个智能模块,可以全面准确掌握全市基层基础情况。

  今年5月,该系统监测到一个高频词“酷酷空间”。经查,有个名字含有“酷酷空间”字样的轮滑培训机构被学员在不同渠道投诉,反映该机构突然关门,不知去向。海宁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立即指令有关部门和所在镇政府处理。最终,这个涉及数十名学员培训费的纠纷,通过按已交费用转入另一家培训机构继续享受培训服务而化解。


  构建优质普惠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

  “海宁市以应用场景切入,增强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群众获得感。从解决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出发设计应用场景,通过‘小切口大场景’,使复杂改革变成一个个简单具体可执行的任务,同时设定可量化细化具体化的数据指标,让建设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海宁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王飞杰告诉记者。

  “真没想到这么方便,一下子搞定了全部证件。”近日,不慎遗失包里所有证件的海宁市民王女士,来到海宁市海洲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只拍一张照片,便拿到了新办的身份证、驾驶证、市民卡、交通卡,前后花费时间不到半个小时。

  这得益于海宁市自主研发的“浙里拍照”人像采集系统,尤其是“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这项改革通过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和办件数据全量分析,梳理出19家政府职能部门涉及身份证、健康证、社保卡、残疾人证等165个服务事项应用场景,打通数据接口,实现信息共享共用。

  2021年7月,“浙里拍照”人像采集系统在嘉兴市全域推广,之后在浙江省推广。现在“浙里拍照”已上线浙里办、支付宝、微信等应用客户端,依托跨区域协作,外省群众也可自主采集、上传、下载,实现了跨省通办。

  “这正是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担当‘大作为’。”王飞杰说,海宁力求以数字化手段提供更为精准的公共服务。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各领域公共服务的提供从“政府端”供给转变为“需求端”主导,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更好满足民众个性化需求,让公共服务体系变得更为精准、公平和高效。

  办遗产继承,逝者家属通常需要亲自跑、逐个查,提交很多材料才能完成遗产信息查询与继承办理。2021年7月,海宁市实行继承“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后,依托海宁市公证处挂牌设立全国首家公民遗产服务中心,打通14个政府部门以及银行、证券公司等75家涉财单位数据,协同浙江政务服务网、殡葬管理信息系统、浙江公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4个系统,贯通省、市、县、镇(街)、村(社)5级机构,为逝者家属办理遗产继承提供一函快查。

  在这个平台上,逝者家属只要通过上传身份信息并完成遗产查询等授权电子签名后,公证处在线签发电子查询函,被推送的涉财单位须在5日内完成查询、反馈结果。逝者家属提供1份由海宁市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即可完成遗产继承办理。

  海宁建立的这个从前端遗嘱服务、中端遗产查询、后端遗产归集与继承为一体的全链条一站式集成服务模式,把群众多件事变为一件事,有效破解了遗产继承过程中“查询难、办理烦、纠纷多”的问题。

  杭州王女士的母亲2009年去世后,在海宁留下一处房产,王女士是唯一合法继承人,但碍于办理遗产继承手续的麻烦,十余年未办理遗产继承手续。2021年,王女士得悉海宁继承“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后,通过网上平台提交了相关材料,之后赶到海宁公证处,只用半天时间就办理好了遗产继承手续,完成了房产过户,且遗产公证不需花一分钱。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底,海宁市公民遗产服务中心已累计为群众办理遗产继承服务10574人次,共计5.9亿元,减免群众费用2846万元,免去群众跑腿30.6万人次。全市家事类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3.3%。继承“一件事”数字化改革获评浙江省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入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应用成果展。

  在浙江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院长王健教授看来,海宁数字政府建设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用数字化理念、技术和手段破解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进政府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为浙江省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