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将获得法援重点关注

  本报讯(记者马付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等问题受到社会关注。8月23日,记者从司法部举行“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群众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发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司法部将重点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度和覆盖面,指导地方将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群体。在新闻发布会上,同时发布了6起法援典型案例。

  据统计,2022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7万余件,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95万余件,受援人241万余人,提供法律咨询1980万余人次。

  据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孙春英介绍,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部门主要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度和覆盖面。指导地方将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群体,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让劳动者知道,法律援助法已经将确认劳动关系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另一方面,提供多元便捷服务,提高援助服务质效。广东省广州市等一些地方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聚集地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定期安排律师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体量大、区域分布广的特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建立了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在受理转交申请、调查核实情况、送达法律文书等方面实行了跨省协作,避免劳动者来回跑、多头跑,降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异地维权成本。

  通报显示,2022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6.8万件,受援农民工52.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