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永福县立足“四个坚持”打造信访新生态

预防在源头 化解在初始 息访在县域 服务在延伸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践行“浦江经验”,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立足“四个坚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面对面听民声、心连心解民忧、实打实惠民生,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形成“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初始、息访在县域、服务在延伸”的永福信访新生态,先后荣获全自治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


  坚持双向互动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

  永福县委政法委深入学习践行“浦江经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领导多下去、群众少上来,全力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从源头上减少群众信访问题。

  永福县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听取信访工作汇报,不定期对重大疑难问题专题研究化解;创新建立县领导阅批群众来信机制,确保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推行“接访圩日”工作模式,各乡(镇)逢圩日,必有1名县领导或乡(镇)领导到圩场人员聚集地接访,变群众“向上跑”为干部“向下跑”。

  该县全面推行县领导包乡走村、乡镇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等机制,要求乡镇干部每周深入联系村(社区)不少于2天,每月召开一次有党员代表、“五老”人员代表参加的民情恳谈会。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先后出台《永福县领导阅批群众信访件制度》《永福县信访工作源头治理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建立“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商研究+访后限期办结”工作闭环机制。


  坚持“分门破难” 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永福县委政法委着力推动信访化解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最大程度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该县坚持信访无小事,实行县领导工作日值班接访,推行接件24小时内见面核实的做法。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信访工作机制,集结各相关职能部门下沉到“吹哨”属地共研共商,解决群众烦心事。全面推行“简单信访马上办、一般信访快速办、网上信访实时办、疑难信访监督办”的初次信访快速办理模式,让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切实、最权威、最放心答复,最大限度减少“初转重”“信转访”,今年以来初次信访同比下降22.22%,一次性化解率96.72%。

  该县积极落实信访积案县领导“五包”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稳控管理、包督办化解、包跟踪服务;大力推行“六个一”专班模式,即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名专职负责人、一套化解方案、一套应对机制、一套专案档案,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限期办理、对账销号;涉及稳定的信访事项均实行“双专班”化解模式,即从政法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法律工作专班,从具体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化解工作专班,分工协作,形成化解强大合力。2022年在化解一起两县交界涉及15个村屯2100人的土地权属纠纷过程中,法律工作专班多次与信访人深入沟通交流,说服双方代表签订调解协议书和息诉承诺书。


  坚持阶梯巩固 变“结案了事”为“案结事了”

  永福县委政法委积极探索构建“专业引导+跟踪回访+宣传教育”阶梯式巩固的工作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力推动息访罢诉从“结案了事”到“案结事了”,实现“事心双解”。

  该县聘请5名公益律师参与信访化解工作,与广西有关心理服务机构、柳州监狱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合作,对多年、多头、多层“三多”积案当事人开展心理疏导;明确调解人员“三首”回访责任,即首周回访看当事人情绪是否稳定、首月回访看调解协议是否履行到位、首季回访看是否存在新的纠纷隐患。近5年来,已回访群众1000余人次,上报新发现事项87件次,推动165份调解协议顺利履行。

  该县把信访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八五”普法,深入乡镇、村屯(社区)和企业开展“信访法治周”宣传工作,指导园区企业成立内部调解室,提高企业自身矛盾源头吸附能力。积极开展以案释理、送法上门等活动,帮助群众培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


  坚持多元共治 变“问题清单”为“满意清单”

  永福县委政法委将信访工作精准融入群众工作中,让一张张信访“问题清单”变为群众的“满意清单”;构建“网格+信访”工作平台,实时掌控相关问题的受理、核实、跟踪问效等情况。2022年以来,全县共收集涉及村屯监控少、路灯不多等共性问题307个,线上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3起,诉前化解率同比上升21.9%。

  对于跨部门、需要完善相关规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该县全面整合民政、社保、住建等部门资源力量,彻底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如,该县碧水湾公馆小区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200多户业主无法办理房产证,欠缴税费、工程款、水电等费用2000多万元。对此,包案县领导多次召集相关单位商讨化解之策,积极促进出台配套政策,目前不但该小区业主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供电、供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此外,对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该县在产业发展扶持、就业创业指导、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目前,该县已累计为126名困难群众提供帮扶服务,协调落实帮扶资金5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