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区法院成功调解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

追回欠款,72名清洁工“安薪”了!


  “感谢人大与法院一心为群众着想,我们终于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了,心里也终于有了底。”今年7月18日,在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人大代表之家,3名工人代表与用工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终于了却了长久困扰着她们的烦“薪”事。

  深圳市坪山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坪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陈勇安表示,欠薪的成功追讨,得益于坪山区法院与人大龙田街道工委创新实施的“代表+法官”诉源治理工作模式。通过该模式,坪山区法院因案制宜、精准施策,联合人大代表、劳动监察员、劳动仲裁员、司法所相关负责人、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专职律师、法律顾问等8方力量,成功调解了南布社区某公寓项目装修工程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为72名清洁工追回欠薪7.9万余元。


  工期结束却遭遇欠薪

  王女士等72名清洁工都是打零工的,哪里有用工需求,就去哪里务工。2021年11月,包工头阮某雇佣她们,并派驻至龙田街道南布社区某公寓项目装修工程做清洁工作。

  工友们满心欢喜地投入工作,但万万没想到,两个月后项目完工,她们却遇到了糟心事,72名工友共计79030元工资始终未能结清。

  大家心急如焚,先后找包工头阮某、总包方深圳某建筑公司以及建设方深圳某公寓交涉,但等来的结果是,包工头阮某私自将款项挪作他用,现已无力支付工友们的工资。

  此后,工友们踏上了漫漫维权路。一年多来多次讨薪,且频繁奔波于项目建设方、总包方、劳动监察部门,但每次协商都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工友们于2023年7月来到法院起诉,希望通过法律手段拿到辛苦钱。


  用工各方推诿塞责

  了解到案件相关情况后,为减少当事人诉累,实质性化解纠纷,坪山区法院开启诉前调解“绿色通道”,先由诉前调解团队组织双方进行诉前调解。

  “该案标的小,案情简单,但系群体性纠纷,社会影响较大,涉及72名清洁工切身利益,如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一系列问题。”负责该案的诉前调解法官卢好说。

  在进一步厘清案情后,卢好发现该案存在调解的基础与突破口。因为在此之前,龙田街道南布社区工作站与龙田街道办综合治理办公室(劳动)监察组等相关单位曾先后组织了7场协调会,双方达成了许多共识,只是总包方对垫付事项产生异议。

  卢好认为,在这起案件中,总包方没有依法依规分包项目、签订劳务合同,也没有按照“实名制”对劳务人员进行管理,未按照“分账制”要求按月发放工资,未对包工头进行有效监管,存在一定过错,理应承担垫付义务。于是,她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主持面对面的沟通调解,但是用工各方推诿塞责,第一次调解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多方联动促成纠纷化解

  “不能放弃努力。”陈勇安态度十分坚定,他一方面耐心向用工各方释法析理,告知拖欠工资应承担的风险和法律责任;一方面积极与人大龙田街道工委联系,争取多方支持,加大调解力度。

  “人大代表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沟通能力强,是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陈勇安介绍,今年5月,坪山区法院与人大龙田街道工委联合成立“坪山法院诉源治理龙田街道联系点”,探索实施“代表+法官”诉源治理工作机制,采取“代表说理+法官释法+多方调解”的方式,将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

  “握指成拳,合力致远。社会矛盾的化解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只有各部门联合行动,群策群力,才能将更多的矛盾化解在基层。”7月18日,龙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刘海波组织召开诉调对接调解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劳动监察员、劳动仲裁员、司法所负责人、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专职律师、法律顾问等共同参与案件调解。

  “这起纠纷耗时近两年了,用工各方必须端正解决问题的态度,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落实工人的欠薪问题。”“涉事企业应换位思考,站在被欠薪工人的角度审视问题,切身理解工人辛苦劳动的不易及其诉求的合法性。”参会的各方力量分别对该纠纷化解提出建议。

  经过多轮协商调处,项目建设方、项目总包方、工友代表三方当事人在人大代表、法官等的耐心劝导下,最终达成调解协议。项目总包方同意先行垫付72名清洁工工资79030元,后续再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包工头的责任。

  “达成调解协议后,这个事情被确定下来,我们也就心安了,人大代表、法官等各方人员花了大力气调解,才能这么快让事情有了着落,这是真真正正的为民着想、为民办事。”调解成功后,工友代表对“代表+法官”诉源治理工作机制高效解纷由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