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打击旅游强制购物
“这大巴车我说它坏了它马上坏,我说它好了它马上就好。”“我不上车你们上车没有任何意义,进去就大大方方地挑,挑完看完买了就出来。人手一个小袋子,我看见了就可以上车走。”近期,有网友发视频称,其去四川九寨沟旅游时,导游放狠话要求游客购物。(8月2日正义网)
游客在九寨沟旅游遭遇不买东西就不让上车,不购物上车也不走的囧境。随后,四川省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表示,依法对涉事导游和旅行社进行立案调查,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无独有偶,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游客赴云南参加跟团游途中遭导游强制购物,导游竟然威胁说“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督局7月28日晚发布情况通报,表示“将严格依法处理”。
近期,随着旅游市场全面升温,不合理低价游、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等旅游乱象频频发生。事实上,强制购物是深受旅游消费者诟病的旅游业“旧疾”。一些旅行社和导游往往抓住人们贪便宜、图小惠的心理,以超低价招揽游客,再在旅途中通过欺骗、诱导甚至强迫手段胁迫游客购买玉石、珠宝、药材等商品,从中获取高额“回扣”。强制购物屡禁不止,“黑导游”、非法招徕、“黑店宰客”等旅游乱象屡见不鲜,“不合理低价”往往是主要原因。根据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规定,旅游产品价格低于当地旅游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公布的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即为“不合理低价”。
旅游,本来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追求的是在山水之间、人文之地陶冶情操、颐养性情。在旅游途中,买点儿土特产,带点儿新奇物件留作纪念,实属正常。问题在于,旅游市场也是市场,应该遵循市场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强买强卖,辱骂、威胁游客,已经越过了法律红线,跨过了道德底线,严重侵犯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强制游客购物,既在游客心中划下伤痕,也伤害了旅游市场的健康环境。
打击强制购物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瞄准干扰旅游市场正常秩序的根源性问题,刮骨疗毒、对准要害、动真碰硬,严厉打击旅游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违法违规经营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坚决遏制“不合理低价游”苗头和市场乱象扩散势头,为游客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出行环境。要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重点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导游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兜售物品,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行为,严厉打击存在非法经营的旅游购物店、旅游景点和体验消费项目,打掉灰色利益链,让旅行社和导游无利可图,维护好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
强制购物是一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违背了旅游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意愿。作为旅游消费者,在选择出游项目消费时应审慎,理性参团;在遇到强制购物等乱象时,要增强维权意识,积极寻求旅游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组织的支持,以合理维权来应对强制性购物消费。暑假正值各地旅游消费的旺季,愿各地相关部门引以为戒,加强旅游行业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给游客绘就更多美好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