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人工智能写真走红的法律风险

  只需9.9元,上万网友排队当芭比公主?近期,随着《芭比》真人电影的上映,可以生成芭比写真的小程序在网络走红。在某社交平台上检索“芭比写真”,相关笔记超过1万条。用户只需上传9至15张照片,再支付9.9元,即可获得一组AI摄影师生成的芭比写真。(7月29日中国经济网)

  相对于线下影楼拍摄写真,AI写真具有经济性、便捷性、趣味性等优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个性化和创意的追求,同时也凸显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受欢迎程度。然而,AI写真的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法律风险。如,有些小程序未经芭比娃娃版权所有者授权,就直接以芭比原型为底版,生成写真照片并收费,这不但涉嫌损害电影出品方的著作权,而且可能侵犯芭比原作者或其相关商业主体的收益权。

  今年8月15日即将生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但即使已明令禁止,仍有不法商家顶风作案,将侵权产品流入市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事实上,小程序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保留头部、替换身体、制造肖像的行为,已涉嫌侵害肖像权。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将他人照片上传生成写真发布,系统未能识别并阻拦;有的小程序发布用文娱明星照片生成的芭比写真。我国刑法、民法典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配套司法解释均规定不得泄露和侵犯个人信息。涉及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小程序如未经相关明星或其代理人授权,上传明星照片并用于商业宣传,无疑构成侵权行为,包括侵犯他人肖像权、名誉权及个人信息等。

  即便用户上传的是本人照片,有些小程序也已事先征得同意,但并不能完全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上传的照片仍可能因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等问题而泄露。此外,倘若平台不及时删除用户上传的照片素材,这些照片还可能被用于其他用途,对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潜在风险。

  上述这些小程序的出现,虽然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和趣味,但也暴露了许多安全问题。基于上述风险,我们应该提高自身警惕,在使用这些小程序之前,必须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网信部门应依法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管理,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及在有关行业和领域的服务应用,完善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监管方式,制定相应的分级分类监管规则或者指引,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监督检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